近年来,面临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双重任务、双重考验,惠阳区全力以赴战防疫、抓发展,抓“六保”促“六稳”,在大战大考中经受住了考验,今年1—9月,惠阳区规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89家,完成工业总产值.05亿元,增长22.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4亿元,增长17.0%……成绩背后,展现出惠阳区迎难而上、实战争先的担当和作为。
当前,惠阳迎来“双区”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重大机遇叠加,坚持融入国家战略,积极放大产业协调效应,惠阳区在区域协调发展中找准定位,大力承接深圳先进产业外溢,加快推进千亿产业园区建设,多措并举全力以赴推动项目动工建设、竣工投产,推动传统制造业智能化升级改造,加快融入深圳都市圈发展,在新发展格局中展现作为。
千亿园区现雏形,对接深圳显成效
梅龙湖
在惠阳区新圩镇的梅龙湖智能制造产业新城项目建设现场,工人正抓紧施工,10多栋建筑拔地而起,其中部分楼栋已完成主体建设。作为千亿园区惠阳(新圩)智能制造产业园的重要组团,计划总投资亿元的省重点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将为惠州打造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提供支撑。
“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厂房主体将于年底完工”,梅龙湖智能制造产业新城总经理助理刘若杨介绍说,项目一期建筑面积49.5万平方米,目前已完成总体进度的40%,独栋现已封顶。预计年投产。
今年6月底,梅龙湖目前展示区,迎来了一批又一批有意向入驻的企业代表。梅龙湖一期目前已签28家拟入驻企业,一期签约包括中视典、飞德利、龙展科技在内多家优秀企业,其中签约入驻企业中国高新企业占比45%。梅龙湖二期开展企业独栋招引定制化建设,吸取一期经验降低楼层数,更大程度的定制化设计满足企业需求,在市场、客户均取得良好反响。
“梅龙湖智能制造产业新城不但地理位置优越,还能为企业营造适宜创新发展的全方位环境。”刘若杨介绍说,梅龙湖智能制造产业新城打造了“1+9”运营服务体系,将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全创新链条、全空间维度的孵化培育服务,很好地解决企业的基础环境、人才环境等“痛点”,这无疑为驱动企业的发展铺设了一条“快车道”。
目前,惠阳(新圩)智能制造产业园已完成园区内部环东路修建铺设,未来周边龙湖路、G深莞惠红色干线将逐步建成,路网升级将为入驻企业提供便捷交通条件。作为惠州“丰”字道路交通规划在惠阳实施的首个项目——深莞惠红色干线已全面展开施工,将打通对接深圳、东莞的“黄金通道”,成为串起多个园区、承接深莞产业外溢的经济走廊。
在距离惠阳(新圩)智能制造产业园20多公里之外的三和街道,总规划面积21.33平方公里的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是惠阳拟打造的另一个千亿级产业园。园区由象岭智慧产业区、智能制造产业区、创新科技产业区、产业升级集聚区4个产业区(“一园四区”)组成。在“双区”驱动机遇下,这里凭借毗邻深莞的区位交通优势以及广阔的发展空间,吸引5G电子信息、智能硬件、智慧物联等优质项目扎堆落户。目前,已引进华夏顺泽、宝顺美新材料、恒铭达、智能机器人、沃尔核材等一大批优质项目。其中,湾东智谷项目已基本封顶,预计年10月投产。3个新园区的配套道路、供水、供电等设施建设正有序开展。
下来,惠阳区将坚持产业兴区,集中资源力量推进产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高端智能制造产业,高标准编制产业园区发展规划,探索完善现代园区管理体系和投融资体系,推动产业园区组团式、特色化发展。
在产业集群打造方面,惠阳区充分发挥电子信息产业优势和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围绕初步成型的移动智能终端和智能家居两大产业集群不断补链、强链,努力提升从关键零部件到终端产品的完备制造能力。
多措并举强服务,助推项目稳发展
今年以来,惠阳区始终将重点项目建设工作作为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深入现场办公,用目标倒逼进度、以时间倒逼效率,确保挂图作战重点项目按照时间节点完成既定工作任务。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做好土地、规划、生态环保等方面的协调服务、政策落实和要素保障等工作,积极主动到企业、业主单位、施工现场调研。截至今年10月底,惠阳全年完成动工工业项目92宗,竣工工业项目90宗。动工竣工项目累计总投资约亿元,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超亿元。该批项目与惠阳产业规划和主导产业契合,将为惠阳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先进业态持续补链、强链,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智能终端细分领域新高地注入强大动能。
为最大限度缩短项目审批时限,惠阳区在全市各县区中率先开展“标准地+零条件预审+区域评价”改革,通过改革,让项目开工前的审批时间分别压缩到12、26、42个工作日。值得一提的是,棠梓岭、梅龙湖等五大试点区域集中连片开发过程中,惠阳全面推广实施标准地出让和区域评价,为惠州市提供精细化、标准化、规范化的惠阳样板,被评选为全市工作创新十佳之一。
惠阳区还推出《惠阳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简化用能报装流程环节和压减报装时限,有效解决中介超市服务滞后导致项目难以按时完工的问题。此外,惠阳还通过加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
目前,惠阳区建成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项目2个、“5G+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园区1个,位居全市第二。对42家企业上云上平台项目进行奖补,共拨付奖补资金近万元。推动制造业企业通过国家、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认证共16家,推动区规上企业数字化转型共多家,数字化先进制造体系成效初显。
转型升级增活力,提质增效强动能
“我从深圳来到惠阳,就是看好这座城市的经济发展以及人才政策和文化魅力。”广东艺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中心负责人刘超峰说。
“人才的引进对公司的智能制造提供有力的支撑”。广东艺都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裕舟介绍说,一项项专利的面世,也催生了企业对科研人员的渴求,通过计划筹建博士工作站,吸引更多人才加入。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惠阳以产业链吸引、培养人才,以人才集聚做强、做长产业链,切实做好产才深度融合这篇文章,通过重点支持千亿产业园区、重大项目和主导产业建设,为人才提供多样的就业选择和创业机会,给予企业建设博士工作站、新型研发机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孵化器、加速器等创新平台30万元—万元不等的奖补激励,以平台引才聚才。年—年累计发放奖励万元。高质量建设了一批博士工作站、省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平台。
此外,惠阳区还在工作经费资助、住房补贴、生活补贴、社保医疗、子女入学、科技项目申报费资助、住房等方面提供服务,把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为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除了千亿级产业园区在推进建设当中,惠阳积极推动“双百”项目动工建设和竣工投产,推动传统制造业智能化升级改造,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明德智慧城市工业园
艺都科技
在镇隆镇明德·智慧城市工业园内的广东艺都科技有限公司厂房里,一眼望去,几乎看不到工人的身影,只有机器正不停歇转动着。在这里,由机械臂和控制终端组合而成的智能系统包揽了生产线上的所有工序,只需留个别工人流动检视便可。
据了解,该公司原厂房因容积率低、生产车间结构浪费严重,在旧厂房符合“三旧”改造政策,并与惠阳区政府相关部门拟定改造方案后,该公司搬进新厂房,偌大的新厂房让他们实现购买新生产设备加大生产。
建立惠阳“小升规”工业企业培育库,是近年来惠阳区积极推动阶梯式企业培育链条的重要举措。针对库内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相关诉求,给予“一企一策”帮扶,专人跟进解决,积极协调解决企业的生产经营问题,让惠阳经济始终保持活力。
“伴随着新一代技术的发展及演进,智能制造取代了部分工作岗位,线上的数字管理系统取代了传统的纸质记录,公司的‘黑灯工厂’条件也趋于成熟”。李裕舟说,从年开始,在惠阳区委、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帮助下转型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目前拥有自主开发的实用新型专利40项,发明专利7项,行业中的标杆企业,年产值也从年的几百万提升到年10亿元,年税收达万元。
近年来,惠阳区还逐步完善和探索低效厂房、低效工业用地转型升级,通过保障产业空间、降低补偿成本、降低税费成本、降低融资成本、鼓励提容增效、支持产业用房分割转让、鼓励历史用地企业改造等激励性工作措施,推动一大批项目实现转型升级。今年以来,惠阳区已完成68宗转型升级项目,面积.48万平方米。
目前,惠阳区通过建立产业转型升级动态项目库,将企业、村集体有意向进行载体改造或产业升级的项目以及政府认为确需转型升级的项目,列入全区产业转型升级项目库,实施动态监管。对纳入项目库的项目,可以优先享受惠阳陆续出台的相关优惠政策。
惠阳区下来还将探索产业转型升级改造中政府、村集体、企业之间相互合作路径和科学利益分配机制,建立适合惠阳土地前期整理、土地整合开发利用的工作机制,探索因地制宜制定出台土地收储创新措施和土地整理开发操作指引,建立绿色通道,快速办理项目调规手续和用地指标审批,推行“净地”、“标准地”出让和“带方案”、“带项目”挂牌,彻底扭转工业项目“落地难”“落地慢”的局面。
新征程扬帆起航,新使命重任在肩。年,惠阳的产业发展又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当下,惠阳区正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通过一项项改革措施,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靠前服务,推动千亿级产业园区加速领跑,加快融入深圳都市圈发展,奋力谱写“智造高地·活力惠阳”新篇章。
来源:惠阳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