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年开始,大家对东莞的认识不止是“世界工厂”,还有投资买房的重要选择区域,以及房价涨幅高地。从房价邂逅东莞的市情,你我他(她)共见证。全文阅读时间预计15分钟东莞的概况东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口东岸,东江下游的珠江三角洲。因地处广州之东,境内盛产莞草而得名。最东是清溪镇的银瓶嘴山,与惠州市惠阳区接壤;最北是中堂镇大坦乡,与广州市黄埔区和增城区、惠州市博罗县隔江为邻;最西是沙田镇西大坦西北的狮子洋中心航线,与广州市番禺区、南沙区隔海交界;最南是凤岗镇雁田水库,与深圳市宝安区相连。毗邻港澳,处于广州市至深圳市经济走廊中间。园区概况松山湖功能区位于东莞中部,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东岸核心位置,包括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石龙、寮步、大岭山、大朗、横沥、东坑、企石、石排、茶山“1区9镇”,面积约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万人。功能区重点瞄准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对接和集聚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球高端创新资源,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创新示范区、东莞产城人文高品质融合的发展示范区、广东省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的先锋区域、东莞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有力支撑。中子科学城位于松山湖南部与大朗交界地区,是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节点,规划面积53.3平方公里。拥有近亩尚未开发的增量土地空间,和亩较具改造潜力的存量土地空间,集聚了中国首台、世界第四台脉冲型散裂中子源大科学装置以及南方光源、新材料实验室等重大科研平台,正逐步形成新材料、微观粒子、基因工程、生物医药等产业集聚区。滨海湾新区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毗邻广州、深圳两大经济强市,临近香港、澳门两大特别行政区,地理位置优越,土地总面积83.2平方公里,可用建设用地60平方公里,土地连片且尚未开发,周边有成熟的工业体制支撑,有便利的交通引领、毗邻成熟的经济区,又有自贸区引领,是滨海片区先行区和片区中心,更是东莞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区域,正成为投资者争相追逐的热土。商务区功能定位为东莞的市级CBD、城市前厅和未来经济新引擎,规划形成中央金融区、国际生活区、中央生活区四大板块。聚焦发展总部经济和现代金融服务业,规划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包含商务办公、商业消费、居住、城市配套等功能,着力打造成功能多元、配套完善、环境优越,能够吸引优秀企业和人才的“7天24小时活力商务区”,成为资源要素汇聚、吸引知识经济的创新CBD,成为东莞城市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东莞水乡功能区位于珠三角几何中心,是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战略节点和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交通节点,区域交通网络四通八达,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和“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城市发展定位的升级,水乡功能区的战略地位和发展潜力日益突出。位于水乡功能区核心区的东莞西站,是珠三角城际轨道的重要枢纽,佛莞、莞惠、穗莞深三条城际轨道和东莞地铁一号线在此交汇,可便捷联系珠三角各城市中心区、机场和高铁站,15分钟可抵达广州南站、虎门站等高铁站;30分钟可抵达广州白云机场、深圳宝安机场,1小时可达香港西九龙,是东莞对外连接桥梁,实现粤港澳大湾区生产生活同城化。经济规模初步核算,年东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亿元,比上年增长7.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8.48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50亿元,增长7.6%;第三产业增加值.52亿元,增长7.2%。三次产业比例为0.3:56.5:43.2。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5.3%,批发和零售业增长4.9%,住宿和餐饮业增长5.1%,金融业增长12.7%,房地产业增长6.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增长6.6%,按平均汇率(6.)折算为美元。在现代产业中,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增加值.01亿元,比上年增长12.7%;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32亿元,增长20.6%。现代服务业增加值.52亿元,增长8.5%。年末,全市工商登记注册户数.86万户,比上年末增长8.0%。其中,企业工商登记56.06万户,增长11.6%;个体户登记67.75万户,增长5.2%。私营企业登记户数增长较快,增长12.1%。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5%。其中食品烟酒类上涨7.8%,衣着类上涨1.5%,居住类上涨0.8%,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5%,交通和通信类下降0.1%,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2.5%,医疗保健类上涨5.9%,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3.1%。此外,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上涨2.3%。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上涨0.4%。全年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亿元,增长3.6%。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8亿元,增长12.2%;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88.40亿元,公共安全支出.93亿元,教育支出.48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8.87亿元。全年全市税收总额.61亿元,下降4.3%。年末城镇实有登记失业人数1.17万人,全年失业人员安置就业人数1.7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2%。二、农业全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3.57亿元,比上年增长6.2%。其中农业产值32.46亿元,增长2.0%,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74.5%;林业产值0.31亿元,下降7.1%,占0.7%;牧业产值0.44亿元,下降40.5%,占1.0%;渔业产值8.99亿元,增长30.9%,占20.6%;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1.38亿元,增长2.5%,占3.2%。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4.77万亩,水果种植面积19.31万亩。全年粮食产量0.59万吨,增长0.1%;蔬菜产量41.55万吨,增长3.8%;水产品总产量4.69万吨,增长2.0%;生猪出栏1.02万头,下降29.4%;家禽出栏37.48万只,下降61.3%。全年全市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农业龙头企业39家(其中省级23家,国家级4家)、有效期内的省级农业类名牌产品达53个(含林业、渔业)。三、工业和建筑业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1亿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重工业增加值.83亿元,增长13.0%,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5.5%;轻工业增加值.48亿元,增长0.9%,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4.5%。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五大支柱产业增加值.78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工业四个特色产业增加值.14亿元,下降1.3%。全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0.6%。其中,医药制造业增长2.1%,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下降27.3%,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20.9%,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增长17.9%,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29.3%。全年先进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7%。其中,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长21.3%,先进装备制造业下降1.4%,石油化工产业增长11.6%,先进轻纺制造业下降1.8%,新材料制造业增长5.1%,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业增长15.2%。全年优势传统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9%。其中,纺织服装业下降1.6%,食品饮料业增长1.4%,家具制造业下降7.3%,建筑材料业增长18.6%,金属制品业增长1.4%,家用电力器具制造业增长10.6%。规模以上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9%,总资产贡献率7.5%,成本费用利润率3.4%,产品销售率96.9%,全员劳动生产率17.67万元/人,实现利润总额.39亿元。全年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03亿元,比上年增长9.6%。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79亿元,增长25.4%;施工面积.03万平方米,增长14.1%;竣工面积.64万平方米,增长9.2%。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按施工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为40.68万元/人,增长30.0%。四、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7.5%。按注册类型分,内资经济投资增长24.9%;民营经济投资增长17.1%;外资经济投资下降19.8%;其中,港澳台经济投资下降21.2%。从产业投向看,投资集中在第二、三产业。第二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20.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6.1%。基础设施投资增长52.3%,总量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2.4%;工业投资增长20.2%。先进制造业投资增长21.4%,总量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0.7%;高技术产业(制造业)投资增长24.8%,总量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5.8%。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8.1%。商品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7万平方米,下降5.8%;竣工面积.01万平方米,下降26.6%。新建商品房网上签约销售面积.42万平方米,增长1.5%;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27万平方米,增长7.2%。新建商品房网上签约销售金额.15亿元,增长12.1%;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金额.64亿元,增长20.7%。五、国内贸易全年全市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65亿元,比上年增长4.9%;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27亿元,增长5.1%。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8亿元,比上年增长9.4%。分地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72亿元,增长9.8%;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06亿元,增长4.7%。分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额.37亿元,增长9.3%;餐费收入.41亿元,增长10.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7亿元,增长9.3%;住宿餐饮业零售额.30亿元,增长11.1%。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下降1.1%,饮料类增长17.5%,烟酒类下降11.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7.6%,日用品类增长46.5%,汽车类增长0.9%,石油及制品类下降4.4%。六、对外经济全年全市进出口总额.65亿元,比上年增长2.8%。其中进口.87亿元,下降5.3%;出口.78亿元,增长8.5%。“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额.08亿元,增长17.9%。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亿元,增长12.0%。按贸易方式分,一般贸易出口.08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加工贸易出口.46亿元,下降1.9%;保税物流出口.10亿元,增长45.1%;其他出口1.14亿元,下降29.6%。按出口的地区分,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26亿元,比上年增长31.2%;对亚洲出口.97亿元,增长9.8%;对北美洲出口.36亿元,下降0.3%;对欧洲出口.56亿元,增长10.1%;对拉丁美洲出口.33亿元,增长20.7%;对大洋洲出口.45亿元,增长28.8%。全年机电产品出口.85亿元,比上年增长8.4%,占出口总额的75.5%;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2亿元,增长12.1%,占出口总额的44.7%。全年全市新签外商直接投资项目宗,合同外资金额.41亿元,比上年下降8.4%。实际利用外资88.03亿元,增长5.4%。其中,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59.83亿元,增长6.2%,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68.0%。经济增长年,全市生产总值达.5亿元,同比增长7.4%,增速珠三角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达.3亿元,增长8.5%,增速珠三角第一。固定资产投资达.4亿元,增长17.5%,增速珠三角第二。社消零达3.8亿元,增长9.4%,增速珠三角第一。外贸进出口达.7亿元,增长2.8%,其中出口增长8.5%,增速珠三角第二。发展的协调性、匹配性进一步提升。各项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突破1.6万亿元和1万亿元大关,成为全国第五个贷款余额突破万亿元的地级市,新增A股上市公司数量居全省地级市首位。28个镇全部进入全国强。村组集体纯收入增速创十六年来新高。东莞首次跻身“中国综合经济竞争力城市榜”前十强,外贸综合竞争力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三,政商关系健康指数连续两年排名全国第一。经济地位改革开放以来,东莞以不到全国万分之三的土地,创造了超过全国百分之一的工业总产值,被称为广东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精彩缩影,被列为全国改革开放18个典型地区之一。支柱产业东莞依托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家具制造等“五大支柱、四大特色”产业不断优化升级,新一代电子信息、机器人、智能终端、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以及散裂中子源大科学装置等科技创新载体的前瞻布局,年地区生产总值达.5亿元,位居全国19名,五年来年均增长超8%,是唯一列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地级市。新兴产业一、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新一代信息通信产业、智能终端产业二、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工业机器人产业、高端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三、新材料领域:先进材料产业四、新能源领域:新能源汽车产业、高性能电池产业五、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生物医药产业、高端医疗器械产业产城规划立足产业自发集聚基础,结合产业发展空间需求,以营造产业生态与推动产城融合为导向,为东莞重点新兴产业在空间尺度上构建“一核三带十区”的发展布局,打造十大产业集聚区,升级东莞产业发展新阵列。(一)构建“一核”依托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以及众多集聚发展的新型研发机构,构建以松山湖高新区科技研发创新和高技术产业为源头驱动的重点产业发展核心区,完善松山湖片区创新创造集聚功能,发展总部基地、创新平台、服务中心等,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二)打造“三带”突出东莞区位特色,发挥产业集聚带动作用,南联港深、北接广惠,实现区域协调发展。——西部高端高新产业带。发挥水乡新城、滨海湾新区的“临海”优势,对接深圳西部发展轴,在深度、广度拓展新兴产业发展新空间,集聚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智能终端。——中部创新创造产业带。依托松山湖高新区,融入港深莞“世界新硅谷”活力高能带,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集聚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产业、机器人。——东部智能制造产业带。依托东莞临深片区,积极对接深圳东部、中部发展轴,发挥制造业集聚优势,集聚发展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业。(三)集聚“十区”1.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打造以松山湖为源头创新的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加强国际国内合作、区域内外联动,打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链条,鼓励与新材料领域的交叉科学研究,促进人工智能应用示范。2.新一代信息通信产业集聚区。依托东莞成熟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围绕新一代信息通信产业开展大数据、云计算等研发、应用,延长产业链、加强产业间联系,打造以东城、石龙、石碣、黄江、常平等镇为关键节点的新一代信息通信产业集聚区。加快布局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服务能力,鼓励智慧应用,在医疗、交通、教育、政务服务、城市管理等新型智慧城市领域推进新产品、新技术示范,促进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产业由基础性设施向平台化服务的转变。3.智能终端产业集聚区。打造以松山湖高新区和长安镇为核心的智能终端产业集聚区。主动发挥现有智能终端企业的集聚效应,加快吸引智能手机领域总部型、平台型、基地型项目入驻,将松山湖高新区、长安镇打造成以研发设计为核心,以关键配套环节为重点,以智能手机公共服务平台为支撑的国际智能手机产业集群。4.工业机器人产业集聚区。打造以松山湖大学创新城为机器人科技研发中心,以松山湖高新区、东部工业园区、银瓶合作创新区为机器人制造业重要基地,集聚发展机器人产业。构建东莞工业机器人产业聚集发展带。5.高端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聚区。打造以东部工业园区、银瓶合作创新区、临深片区为智能装备制造业重要基地,支持常平镇等培育自主品牌,积极对接深圳技术创新资源,结合现有制造基础,集聚发展智能装备产业。6.先进材料产业集聚区。依托散裂中子源和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打造以松山湖区、寮步镇、大朗镇、企石镇等为节点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产业集聚区,以常平镇、道滘镇等为节点的高分子材料产业集聚区,以松山湖区、横沥镇、清溪镇等为支点的新型金属材料集聚区。7.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打造以麻涌镇为整车制造中心、以谢岗镇为关键零部件制造中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力争引进更多先进整车制造企业,加快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的集聚,探索发展氢能源汽车,强化麻涌镇作为珠三角汽车博览中心的地位和影响力,逐步打造“生产-博览-集散”一体化的珠三角汽车之都,谢岗镇依托智能制造,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8.高性能电池产业集聚区。打造以松山湖、长安镇、麻涌镇、谢岗镇为重点生产基地的高性能电池产业集聚区,长安镇聚焦消费类锂电池、麻涌镇、谢岗镇聚焦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推动制造环节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松山湖聚焦新型电池研发和产业化,紧跟技术发展前沿,打造新型电池创新高地。9.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打造以松山湖高新区为核心,以石龙镇、长安镇为节点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紧贴莞台两岸生物技术产业合作基地布局,在松山湖聚焦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全产业链优势,形成高密度、多元化核心集聚区和研发基地。石龙镇、长安镇依托原有产业基础,发展药品制造。10.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区。发挥松山湖高新区的集聚作用,加大对国内外优质医疗器械企业的招商力度,培育孵化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逐步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区。城市交通1、东莞处在香港、广州和深圳之间。1小时车程即可到达广州、深圳、香港国际机场。同时,香港、广州、深圳国际机场已在东莞设立异地货站,办理各航班输运业务十分便利。2、东莞是中国公路网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全市境内公路通车里程.49公里,公里密集.94公里/百平方公里。高等级公路密度位居全国前列,基本可实现10分钟上高速。3、两条轻轨:穗深城际和莞惠城际,连接“广深惠”三地的中心区。将有4条市域(R1至R4),连接各镇街(园区),并与城际轨道线,广深铁路,广深港客专相衔接。4、四条铁路:广九铁路、广深高速铁路、广梅汕铁路与京九铁路贯穿东莞,东莞火车站是国家一级铁路口岸,可直接办理香港过境游客列车的手续。5、五大港口:东莞市有一类口岸东莞港,一小时车程直达广州黄埔港区、新沙港区、深圳盐田港区、蛇口港区,两个小时车程能直达香港国际货柜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