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为什么东扩因为只能东扩啊原来先行示

北京白癜风诚信医院 http://m.39.net/pf/a_8923448.html

今年深圳迎来特区成立四十周年,四十不惑的深圳成色有多足?恐怕得有好几页纸的名单才够。很多人最关心的是深圳“一般一般,全国第三”的GDP排名,以及这几年经济总量保持上升的势头。不过需要说明的是,深圳的这些成绩是在一个不到两千平方公里的城市面积上创造的,这样的面积是什么概念呢?不到上海的32%,接近广州的27%,北京的12%多一点,仅为重庆的2.42%。

虽说浓缩的都是精华,但螺蛳壳里毕竟只能做小道场。深圳的进一步发展,碰到了土地供应的天花板。一座城市土地的供应,受限于该城市的开发强度。目前深圳的开发强度高达47%,而其他三个一线城市分别是广州18%、北京22%、上海37%。根据国际标准,如果一座城市要成为宜居城市,那么开发强度不能超过30%。

对深圳来说,受到的影响不光是不宜居这么简单,深圳要建设先行示范区,不光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和人才,还需要更多的土地。而四十年来,深圳取消了关内关外的区别,让市辖区增加到了十个,但实质上还是在一个“螺蛳壳里做道场”,城市面积一分都没有改变。现在要改变,如何变?有三个方案。

其一是通过升级直辖市并入周边城市来扩大城市面积。前段时间曾有中科院院刊发布关于支持深圳等城市升格为直辖市的论述文章,不过只是泛起一些涟漪,实现可能性很小;其二就是吸收临深片区,比如东莞南部靠近深圳的几个镇,但也不太具可操作性:一是东莞甚至广东省不一定放手,二是消化东莞的成本太高,毕竟作为广东第四大的城市,东莞的城市开发强度也不低。实际上东莞一镇一产业的模式也并非适合深圳。

据说东莞曾一度怠于对其南边伸入深圳的凤岗镇进行产业布局,就是怕好不容易养熟后被南边的深圳给收走。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深圳西扩的可能性上:虽然实施中的深中通道将会使珠江屏障变为通途,但西边的南沙、中山和珠海也存在和东莞同样的问题。那么就剩下了第四个方案:以都市圈的名义行扩容之实。这个方案的可行性在于不对城市的行政管辖大动干戈,但却通过建设都市圈达到了“共享”土地资源的目的。

既然北拓和西进都不可能,南边的东方之珠又更不可能,那么对深圳来说就只剩下东扩这一条道。这个东扩首先有两个对象,一个是业已小成的深(圳)汕(尾)特别合作区,也被网友叫做“飞地经济”;另一个就是惠州的惠阳和惠东,实际上这个说法首先被许多楼盘炒得火热:惠州大亚湾开发的许多楼盘,已经有许多深圳人买来用于投资或度假,惠州当地也乐于借深圳经济的外溢效应来提前“赚一波”。

但深圳都市圈并不止于此,目前的安排是深圳为龙头,东莞和惠州为内圈,汕尾加河源为外圈,也即3+2的模式。这个模式将形成一个3.72万平方公里土地面积和万常住人口的超级都市圈,这个土地面积超过了广东省的20%,人口接近广东省的30%,以年来算,4.27万亿元的经济总量更是占了广东省的40%。从土地上来说等于将深圳扩大了至少十八倍。

实际上这个模式至少在轨道交通上已经先行,比如已开通的厦深高铁、穗莞深城际和莞惠城际,把深莞惠三市之间的大部分城镇连成了半小时经济圈。另外,这三座城市的多条地铁都有对接另外两座城市的计划,到时深莞惠的轨道交通将实现无缝连接。

再来看将来的高铁,年通车的广汕高铁从广州经惠州连通深圳的经济飞地深汕合作区,年通车的赣深高铁将把河源拉入深圳的两小时经济圈。为了进一步促进3+2模式,计划中的轨道交通还有深圳经惠州到汕尾的深汕高铁、连通深圳到惠州大亚湾的深大城际,以及从广州经惠州到河源的广河高铁等等。

那么通过都市圈“扩容”后的深圳能否解决目前的土地瓶颈呢?欢迎在文章后面留言评论。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549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