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平州志》第八卷记载了雍正八年时连平境内的古迹、寺观,附载个别有名的古墓(比如文天祥二女墓)、仙释(比如汉代在黄牛石修炼得道之人曾衮)和养济院(古代收养鳏寡孤独的穷人和乞丐的场所)。古迹充斥民间传说,寺观庙庵如今多已无存。照牛排觉得州志引言说的对,是否为古迹不必太较真。
中国古代有三大教派:道教、佛教、儒教,后两种受历代肉食者所推崇和利用,和如今的马列一样。比如武则天把自己的裙子、秘色瓷,连同佛教圣物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一起封存于法门寺地宫以示崇佛,让人安于现状向往来世。又比如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通过全国各地的孔庙传播孔孟之道(仁、恕、诚、孝),让人修身修德忠君。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古代衣食难以周全的人,募修寺观时却“解赠欢然”。
通都大邑,阅历沧桑,前圣之所过化,往哲之所遊寓,流风余韵千载犹新,以至仙踪佛记所在,皆有班班可考已。连平创建未久,昔时披榛开径,访野老于山中,问渔人于泽畔,指某水某石某邱某壑以为古蹟,其真古迹也耶?虽然物希见赏,事异争传必求其实,不亦鑿乎?况乎温泉可浴,苍岩可游,非尽凭虚而拜,双正节烈之墓风霜凛然,将与山水并永斯其为蹟也,可以千古矣。志古迹。
聚仙岭,在城北数武岭上,古松数株,山麓有丹灶遗迹(见连平老八景之)。
仙人石,在城州龙三里许,石顶端平时有紫云缥缈,白鹤常楼其上,乡人于此祈丰年焉。
百石米,在城南十里许大迳口,山腰有石穴,世传旧出白米百石,可食千人。
撑腰石沙洲,今改柱石。其潭深无底,传闻石窟有老黿如磨盘大,时或游泳随波上下,欲迹之不可得。中一沙洲清澄如鑑,科年遇浮水面,入闱必多雋,谚曰:水出沙洲,鹿鸣呦呦。
仙塔脚,城南里许,周数丈,有花砖塔脚,下有小池一口,隆冬不涸,坞上大树数株。建亭其间,额曰:连岘,连人于此送迎焉。有记(见连平老八景之)。
桃生水,城东北十五里,在歇马磜。下有小涧,蓄水不广,四时皆濁,行人饮之即腹胀难疗,人每见有一金鸭。虽名古迹,实为毒泉,书以誌戒。
石人嶂奕迹,城北十里,石立半山如人状,其上端平可坐百人,有对奕仙跡。
温泉,一在上坪即煖水口,一在城东北三里许黄叟洞。
黄牛仙石,城北五十里许,高插云霄,汉曾公衮修炼石顶,基址尚存。清明前后狂飚暴雨,拔树卷屋即曾公乘以祀其祖云。
黄牛仙石
照牛排考古注:黄牛石,因山上有一奇石酷似黄牛而得名。而它的真正的位置并不在主峰,而是在粤赣分水的一个山坳间(第二峰方向)。“黄牛石”头朝江西,屁股则朝着广东——上坪人戏说,此牛吃的是江西的草,拉屎却肥了广东的田,因此,广东的粮米产量高于江西。后有股票在广东深圳上市,牛头朝向江西(为牛市),所以江西得利较多。
饭甑石,在银场塘,去城西北四十余里,石峰圆耸,因以“甑”名。山腰岩洞深莫测,传为神人棲息之所,樵牧偶入见其宫室花木别一洞天,又见有人苍髯绿髪,栩栩生动若利其所有,袖而出即昏迷归路,或有意覔之经年无所遇。州人石云根记。
圣迹苍岩,详见前,有记(见连平老八景之)。
道人石,即歇马磜之右。石高丈余,道人修炼于此,果成飞昇,故云。
油鱼岩,野鸭潭洞口,溪流百步石壁有泉穴,产鱼大如指,美而多脂。春末随流出,秋初入穴,游泳上下不远,去亦不受钓,土人觇其候,纳笱穴中随有获。大抵泉煖而鱼肥,远携则味变,故州里之近罕得鲜食焉。里人曾敏记。
《连平州志》卷之八:古迹.寺观
铁船潭,在长吉牛过渡,土人传云洪圣王自撑铁船,后殁船沉水底,至今阴晦时常显浮。河泮一阜有石穴,水从地入,去三十余里自长宁马头出,乡人时进此捕鱼。
仙人碑,在大嵩迳山顶,横直尺许,文如鸟迹蝌蚪,人莫能识。照牛排考古注:大嵩迳也在连平油溪的野鸭潭。
龙岩潭,在银梅铺,潭内有伏龙。乡人遇旱,投以鉎铁,骤雨随至(见连平老八景之)。
洪圣王故居,长吉小水洪圣王旧基,万历间乡人倡复立庙祀之,岁时迎赛显应,宣封“南海洪圣广利明王”。水利舟楫,行人赖焉,广属每多祀之。
鸡罩石,百口塘南三里,平沙漾水双石挺立,高者约二丈,次高丈许。色黝黑皮皱涩,筋骨遒紧,远望如闘。韩公诗云:大鸡昂然来,小鸡耸而待,信然。雍正四年(年),乡人夜盗烧灰碎其一,灵石亦有数耶?
白马神,在忠信忠管村,旧传兄弟三人远宦,母恋念,断所居龙脉,兾其归,兄弟皆卒于官。一夕母梦兄弟同骑白马归家,厥后常现江干,乡人即其居侧筑坛祀之,称为白马郎,祈祷徃焉,旧断龙迹今犹存。
灵山桃花岩,旧传有樵竖入山,偶见园林池舍桃实离离,遇老人曰:此乃桃花滴水岩,仙翁郭养灵楼神处也!归以语人,次日复往迷无路。明居人吴友仁采药山中,逢一道士授以方竹叶,金字云:“深山郭养灵,谷口竟谁寻。妙药原无种,神丹只此心。”友仁沉思欲问,举头忽不见,惆怅久之。后其孙子觐登黉序,年七十八岁卒,时与乡人述其事,至今故老犹能言之。里人刘利章记。
塔岭,在忠信古塘铺,尚存遗址,旧传与州城塔岭共一仙踪云。
洪圣王墓,距州七十里,在水西戈罗山顶(见连平老八景之)。
仙女墓,即双正墓,在忠信苏坑仙女桥边,宋文丞相公二女定娘、寿娘也。有记。
据照牛排初步考证,文天祥有2个儿子和6个女儿,长子道生不幸于十三岁时病逝于广东惠阳,次子佛生在江西兴国空坑之役后随母亲一起下落不明。长女定娘和六女寿娘欲投奔其父,在途经三角时病卒(一说投奔其父好友谢叠山时被元兵追杀,后投井而亡,当地村民将二女捞起并从身上搜出文天祥家书一封),文天祥在其著的《集杜诗两韵》中记述:“丙子(年),定娘、寿娘以病死于河源之三角”。文定死时或为十一岁,文寿或为八九岁。次女柳娘和三女环娘被元兵俘获后作为公主婢女随嫁甘肃,四女监娘和五女奉娘于年十二月同死在广东五坡岭战败乱军之中。照牛排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