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闻客户端朱绍平
知道沈振黄的名字,纯属偶然。
一次,我有幸收到莫志恒旧藏四册《装帧掇拾》,均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开明书店等出版书籍的封面装帧设计样稿,作者共有7位,除叶圣陶先生是江苏人、特伟是广东人以外,其余都是浙江人,丰子恺是嘉兴人,郑川谷是宁波人,孙伏熙是绍兴人,沈振黄是嘉兴人。这是我第一次接触沈振黄这个名字。
一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淘得一册旧书《沈振黄》。全书77页,中共嘉兴市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编于年1月,印数册。通读全书,我觉得,这是一份难得的“红色资源”,我应该结合《装帧掇拾》,把沈振黄的事迹挖掘整理出来。
沈振黄,原名沈耀中,年出生于嘉兴城内南大街81号。沈振黄的父亲沈阜升,青年时思想进步,曾加入同盟会,赴日本留学回国后投身于辛亥革命,子女中有四个参加革命。其中,沈振黄、沈耀华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沈振黄年考入上海中法工学院铁路系攻读机械专业。时值上海开明书店创办《中学生》杂志,由夏丐尊、叶圣陶、丰子恺等负责编委工作。《中学生》杂志征求封面画,沈振黄前去应征,结果获得第一名,从此经常投稿《中学生》杂志并结缘编辑宋云彬,由宋云彬引荐介绍进入新中国书店工作,从事书籍装帧和绘画创作生涯。年,沈振黄到开明书店编辑部担任书刊插图和装帧设计工作。
年,鲁迅在上海倡导新兴木刻运动。沈振黄读到鲁迅以“铁木社”名义出版的《木刻纪程》后,立即和鲁迅通信讨论。鲁迅以“铁木社”名义回信沈振黄:“先生有志于木刻,是极好的事,但访木刻家是无益的,因为就是已有成绩的木刻家,也还在暗中摸索,大概木刻的基础,也还是素描,至于雕刀、版本,内山书店都有寄售,此外也无非多看外国作品,审察其雕法而已。参考中国旧日的木刻,大约也一定有益。”
鲁迅的热情指点,给沈振黄艺术探索路上以深刻的启示。由此,鲁迅和沈振黄、黄新波等木刻艺术爱好者一起商讨木刻艺术创作,并赠送沈振黄一册世界著名版画家柯罗惠支的作品集。沈振黄敬重鲁迅,学习鲁迅,并以鲁迅的革命战斗精神激励自己。
年底,沈振黄到邹韬奋主编的《生活》周刊编辑部工作。在此期间,著名国际问题专家金仲华到生活书店主编《世界知识》半月刊,沈振黄专门为该刊绘制国际形势图解。后来,金仲华把这些地图汇辑成册,出版了《国际政治参考地图》。同时,金仲华还编印了《太平洋巡礼》作为“开明青年丛书”之一,其中的全部地图也由沈振黄绘制。一年多时间,沈振黄共创作时事漫画94幅,图文简明生动,让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从中了解世界风云变化,起到了警醒世人、团结奋起抗争的催奋和激励作用。
年,抗战全面爆发。在郭沫若的推荐帮助下,沈振黄参加到抗日救国“战地服务队”这支政治文化工作队伍中。从此,他抛弃了上海的安逸生活,奔赴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以笔口作刀枪,从事抗日救国的宣传活动。不久,沈振黄又介绍自己的胞妹沈耀章也参加了这个抗日宣传组织。
当时“战地服务队”主要的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各项政策。沈振黄在“战地服务队”中任美术股股长。年,“战地服务队”到达抗日中心城市,然后南下广东惠阳,年抵达广西柳州。沈振黄身穿军装、脚踩草鞋,精神抖擞,每到一地,就爬上梯子在墙头残壁上画下抗日宣传漫画,其中《丧心病狂的汪精卫》《赶走日本强盗》等一系列抗日漫画,在各地影响广泛。除漫画外,沈振黄还用木刻画、小画报等多种形式,进行抗日宣传发动活动。
二
年秋,经过一年多的战斗磨炼与考验,沈振黄在广东曲江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沈振黄的政治生活翻开了崭新而光辉的一页。
为了生活,沈振黄利用工作空隙,替书店、出版社画封面、地图,甚至广告画,维持一家四口生活所需。据宋云彬回忆,沈振黄曾说:“我情愿过着艰苦的生活,干救亡工作要干到底。”
年底,国民党顽固派发动抗日战争期间的第一次反共高潮,“战地服务队”被迫撤离前线。虽然失去了在前线战地挥笔作画的机会,也不能在报刊上发表画作,他为抗日救国贡献力量的精神丝毫不受影响。沈振黄和其他战友经常为当地学校、团体的音乐会、歌咏会、巡回演出队出海报、画广告、设计舞台布景等,为革命事业默默地贡献着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尽的力量。
年起,沈振黄接受我党特别支部指派,担负起柳黔公路的检查工作和护送受难文化界人士的疏散转移工作。他自己掏钱,为苦难朋友买大饼、稀饭。年11月25日,日军逼近柳州,沈振黄和两位同事凑了一笔钱,包租一辆汽车从六寨护送怀有身孕的妻子和家眷等最后一批人员到独山。只要挤得下,沈振黄尽量让老弱妇幼挤进车里。车至半途,又遇到几位老妇哀求搭车,沈振黄和两位朋友主动让出自己的座位,爬到车顶上。由于沈振黄接连几天忙于输送难民,加上汽车在坎坷的公路上疾驰,在六寨至独山途中的老甲河处,两车交汇让道时,沈振黄和两位朋友不幸从车顶上摔了下来,他终因失血过多而光荣牺牲,年仅32岁。沈振黄怀孕的妻子因悲痛过度,在路边分娩,产下一个女婴。沈振黄的遗体在朋友与老乡的帮助下,运到独山,装入一口薄棺,草殓于公路一边。
沈振黄不幸遇难的消息传到重庆,文化出版界大为震惊和悲痛。年4月1日,在重庆夫子池举行了追悼会,到会者达余人,追悼会上摆满了花圈和挽联。年4月2日《新华日报》发表《陪都文化界悼沈振黄》一文:“继请郭沫若先生致词,郭先生勉励文化工作者应学习振黄先生这种关心人民、爱护人民、为人民服务和人民生活在一起的精神和作风。”
夏衍在《悼振黄》中写道:“他把一个平常人的全心全力倾注到这人民的事业里面了,他的死,在旁人看来是壮烈,是太可惨,可是在他,也许并不觉得这样吧,因为,从他参加社会活动以来,在人生的旅途中,他也是一直地‘把自己的座位让给别人’,而甘心情愿自己爬在既不舒服而又危险的车顶上的。”
三
《沈振黄》这本小册子中,莫志恒的“多才多艺青年美术家——沈振黄”一文,可谓是介绍沈振黄艺术生涯最权威、最全面的文章了。莫志恒与沈振黄是同事,与沈振黄一样是从《中学生》的投稿者转为编辑的,两位青年的共同经历爱好,使他们成为知音。
《装帧掇拾》中,有莫志恒收藏沈振黄设计的书籍装帧封面3种,分别是《三羽毛》《能言树》《黄矮人》。彩色的书籍封面,轻轻粘在横八开的白纸上,美观大方,清新疏朗。
《三羽毛》为格林童话故事集之一。9根羽毛摇曳生动,还有7个肥皂泡在空中飞舞。羽毛和肥皂泡均以毛笔散点疏密有致点出,绿色与淡蓝套印在暗灰书的面纸上,互相映衬,和谐而疏朗。书面纸是暗灰,套印红字,显眼而不刺眼。整张封面有飘然的感觉,相当切题。
《能言树》也是一本童话,封面由沈振黄和莫志恒各设计一帧。莫志恒的设计,封面在上方开了一个上圆下方的框,窗内有一棵树,红黑两色套印。沈振黄的设计构图也是一棵树,但以漫画笔调画出,树根周围有很多小草小花,靠订口处立着一朵较大的鲜花以平衡画面。一棵大树的枝叶左右伸展,有跳动感,像似在舞蹈,采用淡灰色印在淡黄色书面纸上。书名和译者名写成变体美术字,以深棕色套印在树枝下。这是一幅活泼的适合童话书的封面画。书店编辑部和出版部最后决定采用沈振黄的一幅。
莫志恒后来在回忆文章中写道:“振黄能以漫画笔法,使这棵树婀娜多姿,树干似少女的身体,树枝似少女的长发,在跳舞,在歌唱,把一棵树画活了,能说话了,这不能不说振黄的构思和画技是高超的。”
《黄矮人》也是翻译童话。沈振黄以5个矮人的图案为底纹,把“黄矮人”3个字用粗笔的变体美术字,斜立在封面上部,图案用疏密粗点,淡黄色的书面纸上以黄黑二色套印。装饰性很强,美观又颇显大方。
仔细研读这3幅封面,有一个共同的有趣现象,即在每一种封面右下角的适当位置,均有沈振黄的“粹”字签名。这个“粹”字,用美术字体稍加抽象变化,却与封面颜色一致,和谐一体。据莫志恒先生介绍,因为沈振黄儿时曾有一个乳名,叫作“粹官”。所以,凡沈振黄的装帧设计书籍封面,都会巧妙地将“粹”字设计于其中。除书籍封面装帧以外,沈振黄还设计过多种“题饰图”。沈振黄在开明书店时曾给《新少年》月刊画过,后来也给《新生》《大众生活》和《永生》等周刊画过,也会签上一个“粹”字的英文美术体字码“S”,既显个性,又与装帧设计融为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