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双区建设惠州奋斗正当时南方新闻

张峰罗锐

潮起大湾区,惠州竞风流!

今年上半年,惠州GDP为.58亿元,同比增长16.8%,两年平均增长5.7%;规上工业实现增加值亿元,两年平均增长8.2%;固定资产投资.13亿元,两年平均增长为18.5%……

刚出炉的年上半年惠州经济运行数据,彰显惠州经济发展呈现稳中加固、稳中向好态势。

良好的发展态势,得益于惠州抢抓“双区”建设重大机遇,推动高质量发展。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同时毗邻正在建设先行示范区的深圳,惠州的发展得天独厚。

根据广东省“十四五”规划纲要,惠州全域纳入深圳都市圈。

今年4月30日,《惠州抢抓“双区”建设重大机遇,深度融入深圳都市圈的行动方案(—年)》(下称《行动方案》)正式发布,这是惠州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的首个专门聚焦深圳都市圈的方案文件。惠州吹响了主动融入深圳都市圈的行动号角。

大江大河,奔流入海;新城新貌,融湾入圈。

当前的惠州,正以奋斗姿态积极投入到“双区”建设的生动实践中,以赶考的清醒坚定答好新时代的惠州答卷。

机遇来了紧紧抓住

开启新航程,拓展新空间。

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

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半年之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发布了《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由此“双区”利好叠加,“双区”建设时代大幕开启。

“双区”建设,对于惠州来说是重大机遇。

翻看地图,从地理区位上看,惠州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东北角,南临大亚湾,毗邻深圳、广州、东莞等城市。惠州素有“岭南名郡”“粤东门户”“半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多年的建城史,文化沉淀深厚;1.1万平方公里大地,自然资源禀赋得天独厚;30余年撤地设市,城市日新月异。

河流山川,同宗同源,河流蜿蜒,一条淡水河串起深惠两城协力治水的勤劳故事,一汪东江水讲述着深惠共饮健康水的命运相依;南昆山、罗浮山和莲花山的灵气,共同孕育着粤港澳大湾区自然生态的多样性,构筑起“双区”生态屏障。

忆往昔,惠州与周边城市有着密不可分的历史往事。惠州的前身是惠阳地区,其管辖范围包括了今天的深圳、东莞、惠州、河源、汕尾,毗邻香港,上世纪70年代末,这里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惠阳地区大力支持深圳特区的建立,年,首次提出把宝安县改为深圳市。惠州与香港联系密切,7个香港人中就有1个是惠州籍。

看今朝,惠州融湾入圈,与周边城市的联动更加频密,深莞惠河汕五市正以深圳都市圈同城化的方式加速“合体”。地大物博的惠州是农业大市,已成为香港农产品的主要供应地;惠州是工业强市,已成为深圳产业转移外溢的主要目的地之一;惠州是宜居城市,已成为深圳市民跨城置业安家的集中地,已成为大湾区优质生活圈和大花园。

机遇来了就要紧紧抓住。面对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惠州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紧迫感、责任感,深度参与“双区”建设,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跑出加速度。

聚焦重点持续用力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面对“双区”建设这一重大机遇,加速“融湾入圈”推动城市跨越发展,已经成为珠三角各城市当下的不二选择。

如何结合自身实际,加速“融湾入圈”?惠州聚焦重点,持续用力。

看交通互联互通,厦深高铁早于年底便已通车,捷运化改造更是实现深惠两地局部同城化,这还只是打开“一扇窗”,今年底即将通车的赣深高铁,以及计划年通车的广汕客专将让惠州拥有“三线九站”高铁格局,站站皆可连广深,惠州全域均被拉近“融湾入圈”第一线。惠州持续推动“丰”字道路交通主框架建设,努力形成外联内畅、互联互通的大交通网络格局。

看产业“项目为王”,惠州坚持发展实体经济,打造“2+1”现代产业集群,创新谋划“3+7”产业园区,破解城市产业零散、分散格局,高标准厂房、高标准园区配套加速建设,让企业出得深圳来,惠州就落得下,吸引产业项目纷至沓来。“深圳研发、惠州制造,深圳总部、惠州基地”的故事在深惠两地频频上演。

看配套宜居宜业,好山好水好空气,惠州自然禀赋得天独厚,山水林田湖海资源一应俱全,深惠多条断头路快速被打通,教育医疗环境持续改善,公园绿地面积持续增加,城市风貌持续向好。

人随产业动,客随环境来。在深惠交接地带、在轨道交通的节点片区,在自然市场的发展进程中,“住在惠州、工作深圳”或“住在深圳、工作惠州”已成常态,出行方式和基础环境的改变已然打破了行政藩篱,深惠同城已成群众日常生活。

这种双城间产业、人口的交互、融合,不再只是城市高密度产业布局升级发展进程里的新一轮更新迭代,更是新时代产业发展区域内生产载体和人员的自然选择。

惠州也有着这样的雄心。惠州市自然资源局最新公示国土空间规划草案就预估惠州到年城市常住人口达到万人,实际服务人口万。依托城市资源优势谋划远景周期城市人口破千万级,迈入超大城市之列。

找准定位练好内功

大湾区,大未来!

融湾入圈,惠州有条件、有基础、有策略。

当前,珠三角乃至全省各地都在抢抓“双区”机遇,各显神通加速融圈。这意味着,在千帆竞发的“融湾入圈”竞逐进程里,一个城市的长板、短板都将暴露在大家面前,如何在竞争中保持从容自信,惠州有着自己的定力。

今年2月召开的惠州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提出,要更加自觉地把惠州发展放到全国全省大局中谋划推进,找准惠州在“双区”建设中的定位。今年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和深圳都市圈,深化与港澳广深等大湾区城市合作。

于惠州而言,融湾入圈就是为了更稳定地谋发展。寻找深惠同城的发展新契机,轨道交通、优势产业等项目加快建设,做好产业转移和承接,承接深圳外溢的产业项目,做大做强惠州“2+1”现代产业集群,助推城市产业高质量发展。

于惠州而言,融湾入圈也是为了更高效地修内功。在竞争中快速找到自己的短板,深化“比学赶超”,取长补短,积力蓄力炼内功,探寻跨越式发展密码。积极发挥自身的优势,守护好山水林田湖海生态资源,完善交通互联互通,把惠州的丰富资源放到“双区”建设的最前沿。

于惠州而言,融湾入圈还是为了更精准地找定位。在推动都市圈同城化的过程中,城市更要理性地看待自己、认识自己,看到自身在同城发展进程中的优势和机遇,既看到“我需要”,也看到“被需要”,找准定位,精准发力。

惠州在《行动方案》中提到,惠州将构建世界级绿色石化能源基地、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重要板块、国家级能源科技创新中心、大湾区高端绿色农副产品重要供应基地、大湾区宜居宜业宜游的花园品质城市,为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提供重要支撑,并且提出了35条具体举措,这就是惠州的发力点。

中流击水,乘势而上。

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期待惠州的大未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412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