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智能制造异军突起……“十三五”期间,惠州市惠阳区全面推进工业项目动工建设,大力推进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创新工作方式,拓宽发展思路,提高干事效率,推动全区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年,惠阳区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达.2亿元,年均增长率为7.6%;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速为4.53%。
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强化产业规划引领,打造高质量“智造”平台
一栋栋厂房拔地而起,一条条道路正在打通……一座位于三和街道总规划面积超过21平方公里的千亿级智造产业园区——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正拔地而起。在不久的将来,这将成为惠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
过去5年,惠阳区多线推进,高标准推动产业发展平台建设,为惠阳实现高质量发展按下了“快捷键”。推动要素资源向园区集中配置、产业项目向园区集中落户、同类产业向园区集聚发展,打造一批以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区、惠阳(新圩)智能制造产业园两个千亿级园区为先导的专业化产业平台。
年,制定实施《惠阳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施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力争用3年时间完成1万亩低效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同时,进一步深化服务,加强监管,引导工业厂房租赁市场规范经营,进一步降低制造业成本,促进更多优质项目落户。
打造阶梯式培育链条,为经济可持续发展赋能
建立惠阳“小升规”工业企业培育库,是近年来惠阳区积极推动阶梯式企业培育链条的重要举措。针对库内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相关诉求,给予“一企一策”帮扶,专人跟进解决,积极协调解决企业的生产经营问题,让惠阳经济始终保持活力。
5年来,惠阳区制定扶持高成长骨干企业发展壮大政策措施,既积极推动小微工业企业“上规”,又助力规上工业企业转型“专精特新”,并为“专精特新”企业升级上市企业提供全链条服务,给惠阳经济发展增添可持续的强大新动能。
截至目前,全区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2家,获评企业数量分别居全市各县(区)第一位、第二位。5年来,培育骨干企业(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11家,其中百亿元以上企业2家,50-亿元以上企业2家,10-50亿元以上企业7家。
在推动企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方面,惠阳区引导和鼓励企业提质增效,推动龙头企业加快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新产品研制。目前,已培育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3家。培育出伯恩、联想、胜宏、贝特瑞4家国家级绿色工厂,绿色生产方式正在加快形成。已推动33家制造业企业95宗项目获得各级技术改造专项资金补助近1.2亿元。
以数字化基础设施为支撑,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过去5年,“数字化”无疑是经常被提及的字眼,而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数字化基础设施的有力支撑。经过5年的发展与建设,惠阳区在全市率先实现20户以上自然村4G网络和光纤网络全覆盖,全区已建成开通5G基站近千座,基本实现主城区的连续覆盖及各镇街重点区域覆盖。
目前,全区建成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项目2个、5G+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园区1个,位居全市第二。对42家企业上云上平台项目进行了奖补,共拨付奖补资金近万元。推动制造业企业通过国家、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认证共16家,推动区规上企业数字化转型共多家,数字化先进制造体系成效初显。
接下来,惠阳区将实施重点企业规模与效益倍增行动方案,计划在全区范围内选取一批符合我区产业发展导向、具备较快增长速度和较大增长空间的企业纳入“倍增计划”,每年拿出万元资金专项用于扶持企业实现“倍增”,利用灵活高效的要素配置政策来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力争实现优质企业工业产值(主营业务收入)“三年翻一倍,五年翻两倍”的目标。
立足惠阳产业基础,奋力谱写“智造高地·活力惠阳”新篇章
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年1-9月,惠阳区规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89家,完成工业总产值.05亿元,增长22.6%;实现工业增加值.73亿元,同比增长16.7%,占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的60.1%。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智能制造产业基础优势。年,预计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亿元。
接下来,惠阳区将围绕惠州“2+1”现代产业布局,立足惠阳产业基础,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机遇,根据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协同相关职能部门、镇(街道)、企业,持续推动惠企政策落实落地,激发企业发展活力,支持制造业做强做大,积极推动惠阳企业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坚持大项目支撑大产业,大平台承载大发展,高标准谋划推进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等一批高端产业平台建设,主动承接深圳产业转移,大力发展高端智能制造,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实现跨越发展,力争惠阳年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达到0亿元,为助力谱写“智造高地·活力惠阳”新篇章,为惠州市打造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提供强力支撑。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蒋幸端通讯员:许文昌、李芬资料来源:惠阳区融媒体中心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刘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