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坊间曾流传“千山万水,不如淡水”,意指淡水街道的繁华。繁华的背后,是对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的考验。惠阳区淡水街道是惠州常住人口最多、人口密度最大、“三小场所”最多的街道,综合治理环境之复杂、难度之大,在全市首屈一指。
淡水街道利用科技手段,探索建立全市首个镇街级智慧治理平台,科技赋能重塑基层治理体系,化“繁”为“简”,变“复杂”为“高效”,走出一条多元共治的新路子,其模式与经验入选年惠州市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创新十大项目。
惠阳淡水成立的应急指挥中心可实现可视化管理。惠州日报记者张艺明摄
时代之问
服务65万人,“小马”如何拉动“大车”?
83平方公里的淡水街道,有着密集的人口与复杂的场所:34万常住人口、31万流动人口,意味着每平方公里就有人,在惠州71个镇(街道)中人口最多、密度最大;28个村(社区)、家中小规模以上企业、家“三小场所”,数量居全市之最。
淡水街道有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也有密集的CBD商圈;有厦深铁路在惠州最大的站场,也有产值突破亿元的伯恩光学生产基地,更有数量庞大的港深莞惠往返者。在获益粤港澳大湾区高度开放的同时,也面临着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带来的治理挑战。
“我们是典型的‘小马拉大车’。”淡水街道党工委书记杨治宇一句话形象地概括了街道治理的特征。他介绍,淡水街道各级各类行政人员不足人,却要服务65万人;每个社区仅9名工作者,人均服务名居民。
近几年,“深莞惠同城人”常拿深圳治理水平、办事效率对比淡水,年轻群体对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的需求也更加多元。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淡水街道排查出1万多名武汉籍人员。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如何高效快速联防联控,有效掌握流动人员情况,盯紧每一个风险点,成为街道办的一大难题。
镇街是基层的政府组织,提高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是新时代命题。淡水街道办认为,回答时代之问,需借时代之势,“智治”成为不二之选。
淡水之答
“智慧”赋能,构建“四个一”治理体系
在淡水街道党群服务中心4楼,30平方米的大屏幕上滚动显示各站场实时状况,并有热成像和数据分析屏,值班人员不时联系前方人员前往处理……
年5月,淡水街道智慧城市治理平台系统上线,成为我市首个镇街级智慧城市治理平台。
这是立体式的“全时可视平台”。淡水街道办在辖区设置50个高空鹰眼、个地面鹰眼,对接个公安“天网”监控,辅以无人机、无人艇等,将传统的平面巡查变成对辖区全方位、立体式的监控,监控影像实时显示在24小时滚动的大屏幕,实现公共服务、社区治理、综合执法、应急处置等的可视化管理。
这是全方位的“综合智慧大脑”。平台运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建立起街道运行治理数据库。淡水街道办建立指挥中心,由街道党工委直接领导,下设综合治理、公共服务、综合行政执法、乡村振兴等4个委员会,各机构单位、社会组织、村(社区)均通过智慧治理平台开展上传下达、协调处理等全部工作。
这是全链条的“基层联动系统”。平台配置移动对讲机、手机APP,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人都能轻松上手,实现线下信息与线上平台有序衔接,有效提高信息收集、指挥调度、事件处置的效率,实现日常工作全链条留痕可溯化。通过智慧城市治理平台,淡水街道构建起“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城、一云汇数据、一人通全岗”的城市治理体系,健全了常态化管理和应急管理动态衔接的基层治理机制,做到“看得见、听得到、可预判、指挥快”,实现矛盾联调、治安联防、问题联治、服务联抓、平安联创。
今年6月,借助智慧城市治理平台,淡水街道办仅靠“网格三员”、社区工作者人和90个智慧喇叭、人手一个手机端账号,2天内顺利完成了80万人次的核酸检测。
科技之效
下放的权力,淡水接得住还接得好
今年1月起,惠阳区项行政处罚权和43项公共服务事项下放到镇街。街道办如何接住“下放的权力”?无执法经验的街道工作人员如何避免错误执法、执法不到位,并做到阳光执法?
面对挑战,淡水祭出两个“法宝”——“法律”护航、“智慧”加持。“我们考虑的是,一定要依法治街,也不能再用人海战术了。”淡水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综合行政执法主任叶海波说。
街道办一边聘请2家律师事务所协助梳理执法流程,研究破解执法中遇到的问题、难题,为“依法治街”提供法律支撑;一边借助智慧平台,创新实施“非现场式执法+精准联动处置+常态精准管控”治理模式。
淡水街道大华二路位处人口密集的草洋片区,道路不足米长,却集聚了上百家商铺和农贸市场,附近还有小学、幼儿园。过去,这里占道经营者、摩的与执法部门频繁上演“猫抓老鼠”游戏,安全事故高发、商户意见大、居民抱怨多,是城管、公安执法人员最头痛的地方。
为治理这一顽疾,街道办在大华二路安装了地面鹰眼、高音喇叭,一旦发现占道经营者就先广播提醒,对屡劝不走者,调度距离最近的市容执法人员现场执法。两个月后,大华二路乱摆卖几乎消失,在这里做生意12年的店主萧文说,“现在路面顺畅,生意好多了”。
借助智慧平台,街道办在管控隐患点、整治市容市貌、查处违法建筑等行动中,实现了精准联动、高效管控、依法处罚,啃下不少“硬骨头”。今年前10月,淡水街道共立案查处宗,其中市容市貌整治立案57宗、违法处置建筑垃圾立案宗。
“淡水街道办不仅接得住、接得好下放的职权,治理还管得快、管得准。”惠阳区城乡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副局长皇甫晓波评价说。
新局初显
多元共治,街道治理实现“一盘棋”
淡水新桥下曾是溺水事故高发点,政府在危险区域拉起防护网、张贴警示标语,每天安排人员巡查,效果不明显。今年5月,街道办在桥底安装鹰眼设置电子栅栏,一有人进入警戒线即发起警报,指挥中心可通过喇叭远程劝离,至今溺水事故零发生。10月19日,一对情侣在桥下争吵,指挥中心“隔空喊话”,及时制止了男子暴力行为。
从“拼脚力”到“拼脑力”,淡水街道办依托平台全天候、全方位感知系统,消除了因人员受限导致的部分区域、时段监管盲区,减负增效效果明显。目前,淡水街道一线巡查与执法时长缩减近40%。
淡水街道办还将“智慧触角”延伸至社区、村居、企业,通过“群众随手拍”方式反映问题,网格员用手机APP上传指挥中心,联动村居民、志愿者、外来人员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多元共治局面初步形成。年淡水街道网格员活跃度仅52%,今年高于96%,指挥中心日均接收工作日志0条。
智慧城市治理平台运行一年多以来,淡水街道在战疫情、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淡水街道构建了全链条闭环式治理模式。”惠州市委党校副教授周翠俭评价,“淡水模式”提高了市域社会治理系统化、精细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基层治理“一盘棋”效果明显。
惠州日报记者李向英冯丽均张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