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策划羊城晚报记者陈骁鹏
文/羊城晚报记者黄翔宇
惠州惠新大道跨东江大桥即将通车!该工程起点位于江北惠博大道,终点为江南大道,是连接江北片区与江南片区之间的重要通道。自年工程进场施工以来,就备受瞩目。
航拍正在建设中的惠新大道跨东江大桥年12月31日,羊城晚报记者在实地走访施工现场时看到,目前惠新大道跨东江大桥主体部分已基本全部完成,正处在最后的检测验收阶段。
中建四局惠新大道项目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惠新大道跨东江大桥将于今年春节前主线通车,而记者从惠州市市政园林事务中心了解到,整条惠新大道预计将于今年4月份全线贯通。届时,从惠城江北片区到仲恺高新区,单程用时仅需20分钟,与之前相比,耗时缩短半小时以上,极大方便惠州市民的交通出行。
东江南北新增“快车道”
记者了解到,惠新大道跨东江大桥沿线服务区域主要为北三环和西三环,在已有惠州大桥、合生大桥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江北片区与江南片区之间的交通联系。
惠新大道跨东江大桥即将在本月运营通车“原来从江北到下角,走合生大桥大概需要20分钟时间,惠新大道跨东江大桥开通后,预计只要5分钟时间,能大大方便江北、江南片区的居民出行。”惠州市市政园林事务中心设施管理科副科长刘强如是说。
同时,惠新大道跨东江大桥作为惠新大道的一个重要节点工程,通车后将大大缓解东江大桥、合生大桥及仲恺大道的交通压力,解决市区西南方向的交通瓶颈问题。大桥全线贯通后,江北往来仲恺高新区将缩短至少40分钟的行程。
走在尚未放行通车的惠新大道跨东江大桥上,记者感受到视野的开阔和新桥的宏伟。大桥全长约米,桥面总宽42米,双向八车道,设计时速60公里。除机动车道外,双向均设有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
惠新大道跨东江大桥桥面中间位置计划记者看到,大桥上的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之间,一路都有铁护栏分隔开。对此,中建四局惠新大道跨东江大桥工区长杨欢解释说:“这样既能防止机动车突然发生意外冲向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也能规范非机动车的行驶路线,将更安全。”
惠州首开PPP建桥新模式
作为项目的投资建设方,惠州中建市政五路投资有限公司的专业管理人员王渝北告诉记者,包括惠新大道跨东江大桥在内的五项市政基础设施项目是中建进入惠州的首批市政工程项目,属于市政府与社会资本方合作的PPP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
在这种模式下,鼓励社会资本与政府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政府和企业都是全程参与,双方合作的时间更长,信息也更对称。
“之前惠州的桥梁建设都是财政直接拨款,政府支出很大。PPP模式能减少政府债务。”王渝北以惠新大道跨东江大桥为例解释:该项目包括三年半的建设施工期和八年的运营维护期,政府在建设期不用支付任何的款项,而是在运营期时以分期付款的形式结算,大大减轻了政府的财政压力。
大交通网络正在加速成形
惠新大道跨东江大桥的建设,是惠州大交通网络加速构建的一个小小的缩影。
打造一流的交通环境,是开放城市的硬实力,惠州市以“对外大连通、对内大循环”的思路畅通城市动脉,把交通体系建设得更加方便快捷、四通八达。
惠州“丰”字交通规划图除了东江上的数座桥梁之外,惠州正建设珠三角千万级干线机场、更新壮大港口,连接大湾区城市群的轨道交通网畅通,使得惠州作为大湾区东岸枢纽门户城市功能更加彰显,城市整体交通环境更为优化。
年12月28日,惠州市“丰”字交通主框架暨1号公路(南北轴线)建设动员会在赣深高铁惠州北站连接线先行动工点举行主会场活动。此次优先启动建设的1号公路,是实现惠州由江向海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丰”字交通主框架规划实施,惠州将实现交通串组团、拓空间、带产业、建新城的发展目标,推动惠州全面融入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
未来“丰”字交通主框架串起来的大交通网络,将把惠州与广州、深圳、东莞、河源、汕尾以及香港等周边城市更紧密连接起来。
惠州东江桥的变迁史
惠州是一座依水而生的城市,全市范围内有多条河流,惠城区更是被东江穿城而过,天然将城区分割为多个片区。以前没有修建那么多座桥时,百姓只能靠小船过江,不仅出行速度慢,且极不方便。从古时候的木桥、石桥,到如今的钢筋混凝土现代化大桥,见证了时代的发展与城市的变迁。
改革开放前夕,惠州开始动工建设东江大桥西侧桥,于年1月22日竣工运营。东江大桥横跨东江,是惠州境内东江上的第一座现代化大桥。年又开始建设东江大桥东侧桥,并于两年后完工通车。
惠州市档案馆供图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汽车数量逐年增加,大桥建设伊始的双向四车道,已远不能满足通行需求。年8月30日起,东江大桥由双向四车道调整为双向六车道,但非机动车道亦相应变窄。
如今,东江大桥每日车流量已达20万辆次,全桥又难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了。年《惠州市区主要拥堵点近期改善方案》透露,惠州计划在东江大桥原有的整体桥梁两侧各增建新桥,组成双向十车道规模的过江通道,目前扩建计划方案仍处于论证阶段。
20世纪80年代,为缓解当时惠阳地区(今惠州市惠城区)东江大桥通行效率不高、大量行人车辆仍依赖轮渡过江等问题,惠州大桥应运而生。
惠州大桥的建成,结束了惠州市区东江两岸渡轮的历史,将江南片区和江北片区连起来,使得惠州的交通面貌焕然一新,惠州大桥圆环形南引桥也成为当时惠州的地标。
之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东江上又陆续飞架起中信大桥、合生大桥、隆生大桥等。
惠州市首座实行有偿冠名的城市桥梁合生同样作为连接惠城区江北街道与江南街道的合生大桥,是进入21世纪以来新修建的跨东江大桥。除了传统的交通通行功能外,合生大桥兼具文化审美功能,与周边的东江流域和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相融合,成为惠州的一个新地标。
苏轼助力惠州建“两桥一堤”
文/羊城晚报记者吴大海
惠州,怀抱西湖、金山湖、红花湖,衣带东江、西枝江,集山、泉、湖、海、岛为一体,可谓“半城山色半城湖”。江多、湖多,自然桥也多。索桥、梁桥、拱桥、栈桥,不一而足,每座桥的背后都藏着一段故事。其中,苏轼寓惠期间资助兴建的“两桥一堤”,历经多次修建屹立千年,至今为惠州民众提供便利。
犀带黄金换便民之桥
“宋代的惠州造桥技术就已相当精湛。”惠州市岭东文史研究所副所长、惠州文史学者何志成表示,据《岭南科学技术史》记载,宋代广东建造的桥梁,一是用岩石砌成的石桥,二是以木为墩支撑的木桥,三是用舟船贯联的浮桥。在惠州,北宋时期由苏轼帮助一道一僧兴建的两桥一堤——东新浮桥、西新木桥与苏堤——“构思之新颖,用料之讲究,技术之成熟,堪称广东桥梁史上的代表作”。
苏轼寓惠不久,就发现惠州城四面环水,出入不便,现存的桥梁质量参差不齐,不能满足群众日常生活需要。苏轼走访民间,发现不少民众都有造新桥的诉求,有人力,也有物力,就差一位带头人。于是,他毅然提出修筑“两桥一堤”,得到当地官员的肯定与支持。
惠州市档案馆供图何志成介绍,工程进行到一半时资金不够,苏轼毅然捐出了自己那条皇帝御赐的犀带,还向弟弟苏辙去信求助。苏辙和夫人闻讯,对兄长的义举激赏不已,也捐出了从前朝廷赏赐的黄金。见父母官如此慷慨,惠州民众也慷慨解囊,凑齐了工程款。
西新木桥曾使用百年
位于苏堤之上、号称西湖六大名桥之首的西新桥由栖禅院的希固和尚主修。此前,曾有一座长木桥横跨西湖东西两岸,但由于用料不精,技术较差,以致“屡作屡坏”。在苏轼的帮助下,和尚用土石“筑进两岸”,再用罗浮山出产的“坚若铁石”的白盐木为桥柱墩,桥上筑飞楼九间,气势雄伟。
这座桥足足使用了一百年,至南宋庆元二年(公元年),惠州太守林复才将西新木桥改为石桥。后来西新桥又经历多次重修,现桥是年修筑后的面貌。
“西新桥不但解决了湖上东西两岸交通,还成为西湖的一个游览胜地。”何志成说。
东新浮桥屹立了九百年
惠州府城和县城,被西枝江相隔。江上曾筑有木桥,后废坏,行人以小舟渡江。北宋绍圣三年(公元年),罗浮道士邓守安在苏轼帮助下始建东新浮桥,这是宋代粤东江河上最早建起的浮桥。
此后,两岸交通就靠这一座浮桥,历代修葺不废,这一用就是九百多年。然而,这浮桥渐渐不能满足激增的惠州民众的需要。一旦洪水暴涨,浮桥就会被冲断,两岸交通受阻,形成“一水隔天涯”。
王锭铨摄上世纪30年代,惠州本地商会和民间团体成立了“东新桥筹建委员会”,向当地人士、商店和海外侨胞募捐建桥。该桥直到年初才完工。但不到半年,该桥就落入日军手中,不久被炸毁。
年,惠州工商界捐资在残桥上用竹木料搭成木桥;年5月,木桥再次被日军烧毁;当年惠州民众再次捐资重建。年1月,日军撤退时,又焚毁了东新桥木驳段。
抗战结束后,惠州人民在残桥基础上搭成人行桥维持交通。新中国成立后的年,全新的东新桥通车。
惠州的桥,彰显雄武气魄
惠州,自古以来就有“岭东雄郡”别称。山多水多,是一大特色。扼东江,阻五岭,守海疆,护都府,挟半城山色半城湖之美景,傲然屹立南方边陲。
从桥的文化传承来看,安乐享受不是惠州人的秉性。冲出去,开拓一片新天地,才是这片热土上留下的传统。面对山一重、水一湾,“江湖”聚集,于是就有一代又一代人披荆斩棘,逢山开道,遇水搭桥的故事。综观惠州的桥,无论是建在江河上的合生大桥、隆生大桥、中信大桥,还是建在马路上的人行天桥、立交桥、高架桥,其身形高大、敦实雄壮,远看有神、近看有力,处处彰显出雄武气魄。
王锭铨摄用心体会惠州的桥,它不仅是“天堑变通途”的通道,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更是发展理念的一种体现,内在修为的综合展示。以惠州大桥为例,遥想当年,因为东江的阻隔,江南、江北近在咫尺,却是一贫一富,一个是城市,一个是乡村。两边行人货物往来,全靠渡船运输,“渡口所”的名字便由此而生。上世纪八十年代,为改变这一面貌,当政者没有望江兴叹,而是积极作为,亲自主持造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没有钱,大胆去借;没有人才,积极去请;没有民工,发动群众。所有困难在“咬定目标”面前都显得微不足道。干,就能成事;不干,什么都没有。大桥建成了,桀骜不驯的东江被踩在了脚下,人流物流资金流,欢快畅通。江北犹如大鹏展翅,一飞冲天,成为今天发展最快的片区。
一桥雄起百桥兴。勤劳务实的惠州人明白,筑路架桥,方便的是他人,实惠的是自己。于是这些年来,以城市为中心,向外辐射到的东江、西枝江、新开河两岸,以及金山湖、白鹭湖、红花湖周边,凡准备开发的地方,遇到水的阻隔,都纷纷架起桥来。就连乡下小溪小河,也在修路架桥,把“养在深闺人未识”的自然美景逐步推送到世人面前。桥,带动了发展,彰显出全面开放的胸怀。
夜色中的惠州合生大桥王锭铨摄在惠州建桥,更能体会到有容乃大的超常气度。建桥,需要征地,需要居民搬迁。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年来,仅市区内因建桥需要拆迁的人家就达多户。他们没有怨言,积极配合建桥工作。在建设隆生大桥期间,有个镜头曾让很多人感动。一位年近八旬的老太太手拄拐杖,搬离祖上留下的老屋。她说,造桥是行善积德的事,是写在功德碑上的事,人人都要作贡献,不能借机发昧心财。老人的话,说出了所有惠州人的心声。正是有广大民众的理解包容和支持,隆生大桥才得以快速推进。现在看隆生大桥的设计,两侧巨大弧形的桥拱憨态可掬、质朴单纯,不正是惠州包容气度的象征吗?由桥及人,惠州在多年前就提出了“本地人、外地人,到了惠州工作就是惠州人;新客家、老客家,到了惠州就是一家人”。这是惠州的城市特质,也是惠州发展的基石。
惠州许许多多的桥,从不同角度、不同造型、不同功能在展示着同一种内涵,那就是“岭东雄郡”的雄武气魄。
来源
羊城晚报
责编
夏杨
实习生
宋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