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策划:刘海陵林海利总统筹:孙璇
●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雏形已现
●一条“串珠成链”的大湾区科创通道正加速形成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莫谨榕郭起实习生苏璇
珠江口,碧波滚滚。大湾区,生机勃勃。
去年年末,全球最大玻璃面板生产商伯恩光学(港资企业)在广东惠州投资亿元建设惠阳(良井)智慧互联网科技园,这是伯恩光学在惠州布局的第五个生产基地。
不久前,深圳市前海手绘科技文化有限公司创始人魏博,通过“前海港澳青年招聘计划”向港澳青年广发“英雄帖”,希望吸纳更多科技人才,进一步壮大创业团队。
在深圳福田的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工场内,来自香港的创业者余广滔依托大湾区内快速发展的生物科技,建立起一家昆虫养殖生产生态链企业……
眼下,一条串联起“两廊”“两点”的大湾区科技创新“珍珠链”正加速形成,一条集研发、转化、制造于一体的创新通道正加速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正迅速崛起。
携手奋进“中国硅谷”雏形已现
在深圳市福田区南部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接壤处,一个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特色平台——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下称“深港科创合作区”)正加速建设。深港科创合作区面积仅3.89平方公里,但小空间蕴藏着大能量。凭借其独特优势,深港科创合作区吸引了一批又一批优质科研机构和人才进驻,撬动着湾区合作的大机遇。
目前,深港科创合作区的深圳园区实质推进和落地高端科研项目逾百个,香港5所“世界百强”高校项目、金砖国家未来网络研究院中国分院、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际量子研究院等相继落地。
随着项目的推进,深港科创合作区成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的沃土,6个面向港澳青年的创新创业基地有力地支持服务港澳青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其中,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工场引入21个具有港澳背景的团队,占团队总数的九成;孔雀谷深港创科育成基地引入27家具有原创性、高成长性的项目,85%的项目具有香港和海外基因。
近年来,粤港澳创新合作多点开花、亮点纷呈,深港科创合作区便是这当中的一抹亮色。
年2月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今年4月公布的《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十四五”期间,广东发展科创将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引领,目标直指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
依托重大战略背景,大湾区科技创新要素加速流动联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雏形已现。以广深港、广珠澳科创走廊(两廊)和深圳河套、珠海横琴创新极点(两点)为主体,大湾区搭建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基本框架,串联起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和南沙科学城、深圳光明科学城、东莞松山湖科学城等重要创新节点。这条“串珠成链”的科创通道,撑起了大湾区创新发展的“脊梁”,助力大湾区打造崭新的“中国硅谷”。
如今,大湾区内已经建成一批重大科技平台载体,如东莞散裂中子源、惠州强流重离子加速器、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广东已布局建设10家省级实验室,并与港澳合作新建20家联合实验室,吸引到近位院士和40余位港澳科学家到广东工作。既能携手共进、又能错位发展,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硕果累累。
破除藩篱打造创新“强磁场”
年8月,得益于《广州进一步加快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的推出,广州市通过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省实验室向香港科技大学拨付香港分部年建设经费和港澳科研开放基金,实现了广州科研资金首次成功跨境拨付。
去年7月1日,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开始受理补贴申请,推动实现大湾区内地境外人才实际税负水平与港澳地区趋同,助力形成人才聚集“虹吸效应”。
粤港澳三地之间由于制度不同,存在一些制约创新要素流动的瓶颈。财政科研资金跨境使用、推出面对境外人才的所得税补贴政策、探索科研创新合作模式……自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来,从中央到地方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力度突破机制体制制约,打破创新壁垒,如今已初显成效。
近年来,大湾区内地城市全面实施境外高端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实际税负水平与港澳趋同。最新数据显示,珠三角九市累计发放个税补贴23.9亿元,引进近名境外创新人才。大湾区已经成为逐梦者的乐土,更进一步夯实创新发展的人才基础。
在人才广泛聚集的同时,科技资源跨境流动也更加便捷,广东省为了支持港澳科研机构参与广东省的重大科技计划,向港澳开放1万多台大型科学仪器,累计跨境拨付财政科研资金1.5亿元。
在青年创新创业方面,大湾区内地城市出台了相应的鼓励政策,为港澳青年在内地大展拳脚搭建舞台。数据显示,粤港澳三地合作建设13家创新创业基地。目前在广东的港澳青年创业团队近个、从业人员超过人。
粤港澳大湾区奋勇争先,后劲十足,正朝着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光明前景大步迈进。
数眼看湾区
●去年,大湾区经济总量达11.5万亿元,比年增加1.4万亿元;进入世界强企业21家,比年增加4家
●去年,广东有5.3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比年增加近2万家
大湾区故事
香港父子扎根惠州打造百亿级产业基地
夏日里的惠州西湖风光旖旎,景色宜人。近年来,西湖之畔频频传来重大项目签约的喜讯。去年年底,惠州惠阳牵手港资企业伯恩光学共建惠阳(良井)智慧互联网科技园。该项目计划总投资亿元,将成为这家全球最大玻璃面板生产商在惠州惠阳布局的第五个生产基地。
惠州和香港地缘接近、人文相亲,旅居香港的惠州籍乡亲达多万人,每7个香港人中就有1个是惠州籍。因此,改革开放以来,惠州一直是港资企业投资的青睐地之一。伯恩光学就是其中的代表。
8年,伯恩光学(惠州)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并投资10亿美元在惠州建起首个生产基地。至今的12年间,伯恩接续在惠州惠阳开辟了4个产业基地,增资扩产达29次,累计投资超过亿元。
伯恩光学给惠州带来的绝不仅仅是资金,在其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也逐渐成为“惠州智造”的一张名片。
以惠阳(良井)智慧互联科技园为例。该园区计划总投资亿元,其中制造业板块计划投资亿元。项目以智能工厂为载体,以关键制造环节的智能化为核心,通过5G通信技术,实现制造与信息技术的智慧互联。项目建成达产后,伯恩光学5大基地年产值有望突破0亿元,将成为惠州智能制造的标杆性项目和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链综合园区。
被问起当初为何相中惠州,伯恩光学创始人杨建文表示:“这里让我感觉很舒服。我去过全世界很多地方,还是觉得在惠州最亲切。这里环境好、人才多,发展事业所需的一切因素都能找到,当地政府对企业扶持力度很大。”
如今,伯恩光学已经成为全球生产规模最大、生产能力最强、生产工艺及设备最先进的手机屏幕制造企业之一。去年,该公司实现工业产值.59亿元人民币。
在惠州扎根十余载,杨建文见证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崛起,更看好大湾区的发展前景。“我十分看好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态势。大湾区建设规划非常细致,对产业和科技发展的规划十分清晰,我相信只要紧抓发展机遇,一定会前景无限。”
杨建文对大湾区的“情有独钟”也影响了儿子杨俊建。杨俊建从香港大学毕业后,也来到惠州,进入伯恩光学工作。“原本只是想到惠州看一看,来了以后感觉很好,便决定留下来发展。”杨俊建说,他看到大湾区的发展前景和机会,也感受到内地城市在经济、科技上发展迅猛,希望能在大湾区闯出一番自己的事业。
(莫谨榕郭起苏璇)
珠海横琴迸发活力成为创新创业新高地
粤港澳深度合作,珠海横琴身肩重要使命,被寄予厚望。经过11年开发建设,横琴新区建设初具规模,截至目前,横琴累计注册澳资企业突破家,较年10月的家增长%,为全面加快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近日,羊城晚报记者走进横琴新区,探寻了这片创新创业高地的发展密码。
在横琴,地域限制被打破,人力、智力要素充分流动。
华众联创设计顾问(横琴)有限公司是内地第一家联合港澳建设领域专业人士、粤港澳三地联营的设计顾问机构,总经理闫澍表示:“我每天通过港珠澳大桥往返珠海香港,最多时候一天往返三次。”除了交通的便利,让闫澍感到更舒适的是不断完善的“软环境”。
在政府指导下,华众联创积极参与推动《珠海经济特区横琴新区港澳建筑及相关工程咨询企业资质和专业人士执业资格认可规定》的立法工作,闫澍是该部法规的主要起草人和总咨询顾问。这部法规是中国内地第一次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实现香港和澳门建筑工程领域专业企业和专业人士在内地直接提供服务。据介绍,该部法规推出后,到一年时间,就有超过一百位港澳专业人士和数十家港澳专业企业在横琴新区备案和执业。
横琴也是产学研合作的高地,高新科技转化成效显著。
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坐落于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是澳门大学在珠海横琴新区设立的首个产学研示范基地。宋焱是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微电子研发中心技术主管,主要负责高性能模数转换器芯片的研发工作。他表示,得益于琴澳融合的不断推进,科研人员交流密切,往来十分便利,澳门大学近年在集成电路领域发表多篇顶级论文。此外,横琴各项政策支持为科研人员免除生活之忧。在这里工作,不仅有来自政府对技术人才的资金补贴,还有保障性住房。
据介绍,依托澳门大学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及优势学科院所的研究力量,产学研示范基地将在珠海横琴建设5个研发中心和1个商务培训中心,包括微电子研发中心、中华医药研发中心、智慧城市研发中心、医学研发中心、先进材料研发中心和高级培训中心。
(郭起莫谨榕苏璇)
对话湾区人
佛山新宝电器港籍员工:
大湾区建设带来很多发展机遇
港澳地区深厚的商贸土壤,孕育出不少优秀的商贸专业人才。对佛山的企业来说,这些人才十分宝贵。
位于佛山顺德的广东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新宝电器”),是国内小家电出口龙头企业,聚焦海外小家电生产销售,去年全年营业收入.8亿元。目前,共有17名香港人在该企业任职,他们主要从事市场拓展、业务推广等海外营销工作。其中3位港籍新宝人向记者畅谈了他们在湾区工作的感受。
羊城晚报:从香港到佛山,换了不同的工作环境,你是怎样适应的?
新宝股份香港销售公司B组业务经理陈敬业:刚开始,我和当时很多香港人一样,由于普通话不是很标准,需要克服职场语言问题。但后来发现,只要多开口说,大家基本可以听懂。在过去十年间,佛山顺德的变化巨大,一小时生活圈满足大大便利了我的工作生活,很多优势资源给予我很大的发展空间。我对未来充满期待,希望可以在工作中继续寻求突破。
羊城晚报:在出口型企业工作,港籍青年有哪些优势?
新宝百胜图品牌负责人郭骏杰:一开始我是负责海外市场,背靠着新宝电器这个小家电制造王国,走遍了欧美多个国家。当时我们香港人来顺德最快的方法是坐船,一趟要4个小时。这几年交通发展特别快,现在回一趟香港,从公司到家也就两小时左右的时间。
现在我是新宝电器里一个咖啡品牌的负责人。作为一名品牌负责人,我的工作就是把国外好的品牌理念及文化带到国内,同时发掘更多适合国人的国际商品。我也希望通过自身的经历,让更多香港青年看到大湾区建设带来的发展机遇。未来,我计划移居到顺德,把香港的家人也接过来。
羊城晚报:当初为何会选择到内地的民营家电企业工作?
新宝电器亚洲区销售总监余国尊:在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香港人,最初到内地工作时我也怕融入的问题。当正式进入新宝电器后,之前的顾虑都消失了,公司国际化的管理模式,我很快就适应了。随着新宝电器不断成长,我个人发展空间也越来越大。在这里的特色,就是你敢担当,就有新机遇。最初,我是一个销售区的总监,现在我同时兼任着两条产品线的产品经理。这种经历和资源平台是我来到佛山顺德之前所没有的,在这里,我的个人视野和能力飞速提升。
(郭起莫谨榕苏璇)
来源:金羊网
本文来源:金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