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深莞惠三城房地产政策概述
7月15日,深圳市住建局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深建字号),史上最严调控政策正式出台!从入深户时间、社保纳税时间、豪宅标准、交易税费等多个方面进行升级,对炒房行为严厉打击。
7月25日,东莞市住建局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东建7号),主要是从非莞户社保要求、限购套数、转让年限、公积金政策等多个方面进行调整升级,主要是提高了非莞户的购房要求,堵路外地炒房客。
7月29日,东莞和惠州先后发布《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暂停滨海湾新区范围内各类建设行为的通告》、《惠州市惠阳区人民政府关于废止相关建设用地规划控制的通告》,从土地市场层面进行调控。
1个月内,深莞惠三城释放连招儿,是偶然还是必然?有何玄机?引发广泛的猜想!
一、深化执行中央“房住不炒”的调控思想,是肯定的!
年以来楼市火爆至今,房价也是一路飙升。“开厂不如炒房”的状况大量出现,实体经济存在“脱实向虚”。
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各城市出台了与之相配套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但是各地方城市为保证经济增长及财政收入,并没有出台较为严厉的调控政策,以稳定楼市为主!
年上半年受全球性疫情影响,为促进社会经济复苏,银行信贷政策大宽松,未来货币贬值的可能性很大,对金融理财较为敏感的购房者受到刺激,再度掀起抢房潮,深莞惠楼市也再次高涨。7月15日深圳率先出台调控政策,提高购房门槛、打击投资需求。在深圳失去房票的炒房客目光投向临深的莞惠地区。10天之后东莞市也紧跟其后出台新政,针对非莞户提高购房门槛,深莞联合堵路炒房客,加强落实中央“房住不炒”的调控思想。惠州虽然没有出台针对房产交易的新调控政策(惠州市场库存大),但与东莞在临深区域的土地市场层面同时有政策体现。
二、深莞惠三城1个月内接连出招儿,与雄安新区是否有相似之处?
深莞两地对房产市场交易接连出招儿后,7月29日莞惠两城同时出台土地市场层面的调控政策,“同时出台”这一动作很关键,而且暂停、废止的地块的位置都距离深圳很近,让人联想翩翩!在为深圳扩容做准备?深圳扩容的话题此前一直热议不断,恰逢深圳建区40周年,空投“大礼包”的遐想开始发酵!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雄安新区成立前后的房地产市场调控动作。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的国家级新区。随后,雄安新区房地产市场陷入了一片“躁动”。央广网在4月4日报道,雄县普通商品房均价已高达2万元,二手房价格最高达3.5万,而在年初房价最低才4千元,就连周边地区的房价也水涨船高!
雄安新区宣布成立次日,为打击楼市异常交易行为,雄县、容城、安新3地停止房产交易、冻结户口迁入,打击违规房地产开发、销售。安新县早在年9月28日就暂停房产过户与转移登记业务……年1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针对雄安新区明确定调。“严禁大规模开发商业房地产,严控周边房价,严加防范炒地炒房投机行为”。
重磅区域规划颁布后,区域行政级别升级、产业引进、交通优化以及相关发展政策倾斜,资源再整合的背后区域价值得到直接拔升,本来就热门的房地产市场会更加“膨胀”。从雄安新区成立前后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思路来看,从开发、交易、购房资格、银行信贷等多个方面进行城际间联合调控,严控城际区域的房地产开发,防范和打击炒房行为,以免在重磅规划出台后引发的区域楼市过激行为和社会问题。年7月份深莞惠三地城际间一连串的调控政策动作,与雄安新区成立前后有着较大的相似之处,有前车之鉴的莞惠两城,从源头上的土地市场就进行了调控。有大动作?是在为深圳扩容做铺垫?
三、有限的城市空间舞台,束缚了深圳继续高速发展的优雅舞姿!
目前深圳发展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土地资源不足”。深圳市面积约为平方千米,不到广州1/3,是中国四大一线城市土地空间最小的一个,甚至是比内地县级市还小的多,但是人口超过了万,开发强度接近50%,远远超出了国际土地开发比例。有限的城市空间,引发的是高房价、高租金,也带来交通、医疗、教育等方面的社会问题。
任正非说说过:“对于华为公司最大的威胁不是国际上的竞争对手,而是深圳的高房价!”华为终端从深圳搬到东莞,不仅仅是华为,大疆、光启等也都在东莞松山湖建立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引述年一位政府官员的讲话:“超过1.5万家企业迁出深圳!”大量企业迁出深圳,与狭小的城市空间不无关系。
城市空间严重不足,导致企业投资经营成本高,人民生活幸福指数低,严重影响了深圳在新时代的腾飞与蝶变!所以,深圳扩容的必要性日益突出!
深莞惠三城1个月内接连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不然偶然,而是必然。年迎来了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作为改革的先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深圳,在四十不惑之年有望获得一波政策红利的“大礼包”!
结合当前阻碍深圳继续高速发展的最大瓶颈(土地资源紧缺),以及雄安新区建立前后政策调控的综合分析来看——深圳扩容的可能性极大!深圳与周边区域建立合作区,进行资源整合、产业优化、成果共享、功能互补,开创富有特色的区域发展新模式,深化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