挨砻地堵,舂米叩臼,是昔日潮汕农事,挨

挨砻地堵,舂米叩臼。

这是昔日农村的劳动场面。

砻,就是潮汕的土砻。臼,就是用石头或木头制成的、中间凹下的舂米的器具。

用土砻把稻谷(米粒)挨成米,其实就是脱壳的过程。随着土砻转盘转动,就会发出“地堵、地堵”的声音。而舂米的时候,需要用一只脚踩着舂米杵的末端,所以舂米杵与稻谷、臼碰撞,会发出“叩叩叩”的声音,所以就在潮汕部分地方有了“挨砻地堵,舂米叩臼”的俗语。

应该说,挨砻地堵,舂米叩臼,是昔日潮汕农事。

而实际上,“挨砻地堵”还是一种植物的名字呢!

这种植物,其实就是磨盘草。

磨盘草在不同地方被称呼为不同的名字,有的发音很接近。据不完全统计,如下:

在潮汕乃至广东省,它得到的称呼较多的是:挨砻地堵、王不留行、磨砻草。在汕头市潮阳区,人们通常称之为:磨砻草、王不留行,而在揭阳市管辖下的惠来县、揭阳市代管的普宁市(县级市)以及汕尾市辖下的陆丰市(县级市),它一般被称为:下砻被哺。潮州市潮安一带的人们却称之为:一堆砻。广州人叫它:磨仔草,佛山人说它是:假茶仔,海南人称之为:牛响草,新会人说其是:磨档草、耳响草,湛江人称呼它为:磨谷子,琼中人说这是:磨龙子,梅州市五华县的人们称之为:磨笼草,汕头市南澳县人说这是:耳响草、石磨仔草,而惠州市惠阳区一带的人们说它是:磨笼草、磨子草、流行草,毗邻广东的福建人则称之为:耳响草、石磨子、白麻、牛响草。

可以说,仅仅称呼,就已经是五花八门了。

怀旧的宇哥去年第一次看到磨盘草,也是至今唯一一次见到磨盘草。盖因这种草在潮汕地区有很大的作用,所以越发少见。

去岁之夏,到揭西县钱坑镇农村朋友家,在屋后的山坡上,我看到这种很特殊的植物,它的叶子像桑叶一样,边缘呈现锯齿状,花朵是金黄色,最特殊的是它的“果实”,就像一个石磨的磨盘!

当时我只觉得有趣,所以就拍照(文章中关于磨盘草的插图均为当时所拍),后来有人看到图片,才告诉我说,这是很有用的植物。

我觉得,把这种植物成为“挨砻地堵”,有点土里土气。

我喜欢把它称之为“磨盘草”,因为它的果实确实是扁圆形的,呈磨盘状,惟妙惟俏。

那么,问题来了,你知道磨盘草的作用吗?欢迎留言。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444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