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南方日报
夏日清晨,上班族曾女士从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下称“大亚湾开发区”)出发,驱车经过石化大道、龙海三路、兰竹东路等道路,25分钟后,她来到位于深圳市坪山区的公司。“以前从大亚湾驾车到深圳,只能走石化大道,现在的选择越来越多。”曾女士说,现在“住在大亚湾、上班在深圳”两地通勤的人越来越多。
交通日益畅通、快捷,是生活在大亚湾开发区市民的感受,也是大亚湾融入深圳都市圈一个侧影。当前,大亚湾开发区正抢抓“双区”机遇,在交通上加快联动,在基础设施上加快协同,在产业发展上承接辐射,在城市建设上对标提升,以奋斗姿态投入到“双区”建设中。
撰文:马发洲
在基础设施上加快协同
“实施深度融深融湾行动。”去年11月,惠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指出,以交通一体化为先导,加强与深圳全方位对接。深度融入深圳都市圈,加快深莞惠一体化,促进大湾区协同共兴。
近年来,大亚湾开发区积极参与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深度融入深圳都市圈发展,锚定城市发展目标,突出“交通引导产业,产业支撑新城”理念,突出提高城市品质、对接核心城市和创新平台,发展多元化区域连接、精细化组织的综合交通体系。
如今,大亚湾区现状城市道路规模为.62公里,平均城市路网密度为7.2公里/平方公里。与深圳衔接的道路通道主要有惠深沿海高速、龙海一路、龙海二路、石化大道、龙海三路;与惠阳衔接的主要有惠大高速、龙山一路(白云一路)、龙山五路、大亚湾大道、沿河路和疏港大道;与惠东衔接的主要有沿海高速和石化大道东。
今年初,《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发展规划》(下称《规划》)出炉。根据《规划》,到年,大亚湾开发区将基本建成快速连通、高效带动、智能绿色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交通带动产业,产业支撑城市”的成效进一步体现。
在“十四五”时期,大亚湾开发区将继续构筑等级结构合理、功能清晰、布局完善的对外道路网体系,促进大亚湾区与深圳组团一体化发展:配合规划新建深圳外环高速公路支线(深汕第二高速公路大亚湾至坪山);建设“丰”字交通H5骨干快速路(西区圆盘至疏港大道连接段);建设龙山一路向南延伸线;加快推进龙海五路规划建设。
在“双区”建设背景下,惠州加快高铁枢纽建设,打通连接大湾区中心城市的高铁“大动脉”。目前,大亚湾没有轨道交通。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大亚湾开发区将加强惠深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衔接,满足通勤、旅游、商务等多样化出行需求,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同时,对外构建以轨道交通为主体的多层次、多模式交通出行网络。
同时,大亚湾开发区持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等硬环境,精建精管精美城市,让城市更加宜居宜业,推动产城人融合发展。“以前我们很羡慕深圳的城市环境、交通道路,现在大亚湾也不差。”西区街道居民陈先生表示。
深度融入深圳都市圈发展
在毗邻深圳坪山区的大亚湾新兴产业园内,工程车辆穿梭、一派繁忙场景,这是大亚湾区在临深片区布局的千亿级产业园区。其中,科达利动力锂电池精密结构件项目正在稳步推进,“选择在大亚湾区增资扩建,既是公司的产业战略布局,也是看好大亚湾的前景。”深圳市科达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企业落户大亚湾开发区的信心,正是来自对未来“深惠同城”的憧憬。交通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先行基础,带动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畅通。
近年来,大亚湾开发区发挥临深优势,抢抓“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重大机遇,加快临深千亿级新兴产业园建设,积极主动承接深圳等中心城市创新、产业、技术等要素溢出,全力打造惠州融深融湾“桥头堡”。
行业人士表示,大亚湾要深度融入深圳都市圈,必须对深圳相关地区产业作进一步了解。在盘点自身产业资源的基础上,调查研究如何引进先进地区的资源形成互补优势。同时做好人才引进、数字化转型、智慧城市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营商环境。
当前,大亚湾区主动吸纳承接“双区”城市高端产业外溢,探索产业共建模式,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助力大湾区城市产业优势互补、紧密协作、联动发展,不断提升产业集群发展能级。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大亚湾区电子信息产业具备良好的产业规模和基础。大亚湾开发区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协同广州、深圳、东莞在超高清视频显示、基础性面板、新能源电池等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加快打造高端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实施稳链强链控链行动,搭建产业链供应链对接平台,支持比亚迪、光弘科技等头部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大亚湾开发区抢抓“双区”建设重大机遇深度融入深圳都市圈的行动方案(—年)》指出,加强与大湾区城市在科研创新、创意设计、商业管理等领域合作,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依托深圳等大湾区先进城市的科研资源优势和高新技术产业基础,着力培养壮大大亚湾战略性新兴产业。
学习借鉴先进城市创新理念
近年来,大亚湾开发区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抢抓“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重大机遇,建设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和国内一流开发区。
俯瞰大亚湾,从东部的大亚湾石化区到西部的大亚湾新兴产业园,项目开工、竣工的场景不断上演。
在大亚湾石化区,从年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打下第一桩,到埃克森美孚、中海壳牌三期、科莱恩、巴斯夫等行业巨头落户,国企、外企、民企“三驾马车”齐头并进。如今,大亚湾石化区已成长为国家重点建设的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和第一批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示范绿色园区。年,大亚湾开发区已连续三年位列“中国化工园区30强”第一。
在大亚湾新兴产业园内,工人正在抢工期、抓进度,易路达高端电声设备、乙辰路由器、科达利精密结构件等项目在建,这是惠州市打造的7个千亿级工业园区之一,将重点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消费类终端产品)、先进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配件)产业。年规上工业企业家,工业总产值.33亿元,增长17.6%。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当前,大亚湾开发区学习借鉴发达地区先进经验,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不断优化投资环境、降低营商成本、提速审批效率,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更加高效高质的服务,正在让大亚湾开发区的发展活力更强。今年以来,大亚湾发力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双统筹”,多项经济指标保持较快增长。统计数据显示,1—4月,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达.8亿元,增长45.9%;规上工业增加值.8亿元,增长16.4%;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完成投资总额.8亿元,增长17.9%,其中,工业投资73亿元,增长83%。
南海之滨,一个动力澎湃、活力四射的新引擎正在加速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