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厂的周围肯定有制糖原料——甘蔗。据《民国广东惠阳糖厂概况》介绍,糖厂自己开发了4个种植甘蔗的农场,种蔗余亩,其中改植良蔗约余亩。农场使用双犂机、掘沟机、新式喷雾器等先进机械用具,还建起了天气观测所和蔗虫研究室。
当时,平潭糖厂以贷款方式向蔗农提供良种蔗和化肥,两者之间建立起的稳定供应关系备受赞誉。据介绍,糖厂开发的农场所产的甘蔗仅为原料的一小部分,其余均购自农民,购买方法是“耕种后陆续贷款给农民”。当时,糖厂蔗农有户左右,7至10户为一联保,推选出一位保首,制订具体的联保措施,作为糖厂借贷的保障。而10个联保又公推一名干事,代表蔗农办理借款、交蔗等事宜。蔗农向糖厂的借款分作三期:两次为现金,一次为肥料。借款在收蔗后所得的蔗款内扣清,月息八厘。
糖厂还鼓励蔗农成立合作社。只要蔗农在7人以上,蔗田达百亩以上,愿种植改良蔗,可以自行组织合作社,向糖厂借款。其贷款数目及手续,与蔗农相同。当时,蔗农成立的合作社有5个,合作社主要种植改良蔗,“生长甚佳”。在惠阳平潭糖厂附近,农民贷款植蔗达亩,合作社贷款植蔗亩。
工人在榨蔗
当时,广东蔗农要自己生产蔗糖,再挑去圩市出卖,或者将产品卖给糖户、糖栈,流通环节多,除了受到多渠道的盘剥,还加重了交易成本。糖厂在局部地区实行农业贷款,不但降低了农民采用先进农业技术的门槛,还打破了普遍存在于民间的高利贷对农民的盘剥,农民向糖厂出卖甘蔗,而不用自己榨糖向糖商出卖产品。
据史料记载,惠阳平潭糖厂附近的蔗区“平潭马安一带,及平山梁化等地一带,均受糖厂贷款之益。农民所种之蔗,全部照约定价格卖与糖厂”,当地的高利贷和旧的产品购销体制“在平潭、马安一带,已不复存在矣”。
年时的军垦惠阳糖厂全景
然而,这座当时全国数一数二的糖厂,却遭遇昙花一现的命运。年10月,日军入侵华南,遭受日机轰炸的糖厂几乎摧毁殆尽,铁路也因此停运废弃。如今,平潭已难寻糖厂曾经的痕迹,且当地人对这座昔日糖厂的记忆也早已模糊。
年,在惠东县第三次文物普查中,位于惠东县梁化镇黎光村的雷公岭铁路桥遗址被发现,军垦惠阳糖厂这段湮没已久的历史又勾起人们的回忆。20世纪30年代是民国时期惠州难得一遇的工业发展黄金时期,平潭糖厂引进美国机械和外国技师,并配套发展铁路运输,虽然是昙花一现,但也应载入惠州近代工业发展史并占据重要一席。
作者:严艺超
惠州档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