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傍晚,淡水河畔的惠州惠阳区体育文化公园里传来欢声笑语,居民三三两两在河边的栈道上散步,还有不少钓友抛饵入河,享受垂钓的乐趣。
污染严重的淡水河一度让这个公园失去人气。然而,仅仅几年时间,这个广东省河流污染与治理的“硬骨头”、跨界河流污染治理“老大难”,变得岸绿水清、鹭鸟成群。日前,淡水河还被广东省生态环境厅评为“年广东省十大美丽河湖”。
从跨界治理“老大难”到广东省级美丽河,淡水河的蝶变密码是什么?记者走访了淡水河流域寻找答案。
淡水河治理成惠阳“1号工程”
沿淡水河而行,白色鹭鸟不时低飞掠过水面,两岸绿植随风摇曳,眼前的景象很难和曾经的劣Ⅴ类水质产生联系。
从深圳梧桐山顺流而下,全长近百公里的淡水河纵贯深惠两市。作为两地的母亲河,静静流淌的淡水河既滋养了沿岸的村庄田野,亦是两地城镇主要地表径流。
淡水河由清入浊的急遽转变,出现于上世纪90年代。当时正是珠三角地区“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初级工业化时代,一座座灰色厂房在乡间荒野拔地而起,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急剧增长,与污水处理能力的严重滞后形成巨大反差。淡水河由此越发浑浊,直至黑臭难闻。
在当时,淡水河是广东水环境状况的一个缩影,它既凸显了生态环保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艰难博弈,也集中反映出跨界河流治理难的现实困境。
从年开始,深惠两地集中力量整治淡水河,关停重污染企业、建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特别是从年起,深惠两市4年内陆续投入近亿元用于淡水河流域综合治理。这些措施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效应,年,淡水河干流顺利消除黑臭。
然而到了年,特别是深圳东进战略的实施及惠阳经济快速发展,中心城区以及部分乡镇人口大幅增加的同时,管网缺失、污水处理标准过低,每天有十几万立方米的污水直排入河,淡水河水质反弹。
中央环保第一轮督察重点反馈淡水河污染问题,治水迫在眉睫。
为彻底整治好淡水河,惠州市惠阳区制定了三年攻坚行动计划(—年),以最高的政治站位、最大的财政投入、最强的工作措施、最严的问责力度,将淡水河综合整治作为惠阳区“1号工程”来抓,以问题为导向推进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打响了历时三年的“碧水攻坚战”。
仅用7个月完成提标改造
夏日的雨说来就来,大雨中,惠阳城区第二污水处理厂出水口处,污水经过处理后正喷涌而出,直奔入一旁的淡水河。惠阳城区第二污水处理厂负责人介绍,污水处理后的出水达到四类水标准,每天出15万立方米为淡水河有效补水。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后,服务城区以及周边乡村30多万人。
生活污水污染是淡水河出现有机污染的一大原因。“按照此前监测数据测算,流域生活污染比例达62%。”惠州市生态环境局惠阳分局污染防治中心主任黄锦容说,补齐治污设施短板在淡水河治理中尤为关键。
此前,第二污水处理厂已经建成,但处理能力不足,因此建设第三期工程进行扩容。年3月底工程开工,由于很多设备需提前4个月下单定制,为加速完成,5月份就开始下单,等工程建好马上可以上设施。同时,当地住建部门等保障水泥、砂石物料供应,协调工程加速推进。
到年10月20日,仅用时7个月,每天能处理7万吨生活污水的第三期工程完成,通水投产运行。
目前,惠阳区已对流域内建成的12座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全面提标改造,已基本实现尾水优于地表水四类标准排放,部分尾水甚至达到地表水三类标准,实现对淡水河补水。提标之外,一批新的处理设施也让污水有地方可去。年以来,惠阳区新建、扩建3座污水处理厂和6座一体化处理设施,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2.85万吨/日,目前全区污水处理能力达50.35万吨/日。
如何让污水处理厂发挥效用?管网是关键。流域内加快补齐管网缺口,年新建成公里配套管网,河流主干管网全覆盖,初步实现旱季污水不入河。同时,治理沿河排污口,惠阳区已完成淡水河流域需治理的个入河排污口,并建立各级河长排污口治理巡查机制,做到发现一个、治理一个。
深惠协同承担流域治理任务
作为一条地跨深惠两地的河流,仅仅做好惠阳流域内的治理工作当然不行。年,省生态环境厅要求制定深惠跨界河流达标方案,统一治理标准、统一建设时序,打破行政区域限制,共同实施跨界流域治理工程。
“在与深圳的协同治理中,遇到的主要难题是部分插花河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以分清责任。”黄锦容说,在治污攻坚时期,深惠两地均以大局为重,主动承担流域治理任务。
张河沥和马蹄沥上游位于深圳坪山,下游在惠阳秋长,惠阳区分别于年、年开始实施“两沥”入淡水河口截污治理工程,将深圳上游来水以及惠阳区排放的污水同步接入污水主管网,有效解决“两沥”污染问题,缓解了淡水河省考西湖村断面水质达标压力;年深圳坪山实施张河沥沿线管网截污工程,也将深惠两地上下游入河排污口一并进行接驳,将沿岸污水一并纳管处理,彻底解决了污水直排张河沥的污染问题。
深惠两地还建立联席工作会议制度,约定共同监管插花地环境基础设施及污染源,信息共享,共同推进。“我们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