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文脉聚焦稻浪滚滚,丰景如画

统筹策划/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马勇陈骁鹏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陈丽媛

金秋时节,稻谷飘香。入秋以来,惠州各地陆续迎来丰收季,放眼乡间田野,处处可见金黄的稻田、轰鸣的收割机、忙碌的农人,一幅美丽乡村的丰收图景徐徐铺展,礼赞着惠州市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

9月23日,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如期而至。惠州是广东省的农业大市和粮食主产区之一,农牧业资源丰富,孕育着多元类型的农业经济模式。今年以来,惠州系统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通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等行动,推动惠州乡村振兴走在粤港澳大湾区前列。据惠州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惠州农林牧渔业产值.59亿元,同比增长10%,增速排名全省第二。当前,惠州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奏响乡村振兴“丰收曲”。

秋收,稻穗飘香

稻浪飘香农机忙

围绕优势产业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

走进惠州市龙门县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以下简称“龙门丝苗米产业园”),一望无垠的金黄色稻田映入眼帘。微风徐来,拂起淡淡的稻香。南昆龙脊,天地滋养——多年来,产自惠州龙门的大米因品质上佳、香软清甜深受大湾区各地消费者的喜爱。

据龙门县云鹏双丰鱼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农产品品质与产地自然条件息息相关,龙门的山泉水、空气负离子、富硒土壤等生态优势显著,为水稻的生长提供了优越的气候环境。如今,随着龙门丝苗米产业园投产,“龙门大米”逐渐走向品牌化和标准化。

在产业园的一侧,开阔的稻米加工车间正忙碌运作,稻谷在全自动加工流水线中,经过去砂石、筛秕谷、脱谷壳、分米粒等多个工序,最终成为一袋袋精美的大米产品,等待销往各地。据介绍,龙门县丝苗米产业园汇聚加工、科研创新、生产示范、休闲旅游等综合功能,如今随着多家龙头企业入驻,提高了当地丝苗米生产的现代化示范引导效应,全面建成后预计总产能超10万吨。

龙门丝苗米产业园是惠州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缩影。近年来,惠州高度重视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工作,围绕地区优势主导产业,促进要素聚集,推动产业集群化。截至年年底,惠州市已通过省级验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4个,成功申报新一轮省级产业园2个。

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推动产业兴旺的重要抓手,随着各地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建设实施,惠州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在博罗县泰美镇,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惠州)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项目加紧建设中,一个现代农业与食品央厨产业集聚区逐渐成形,抢抓机遇谋求预制菜产业新发展;在惠城区水口片区,惠城区丝苗米产业园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数百亩稻鱼立体种养示范基地内稻鱼共生,生机勃勃,实现了生态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引领农业现代化发展创新示范。

绝美梯田成秋日打卡秘境

激活乡村“美丽经济”,推动三产融合发展

秋分时节,天气转凉,南方又迎来秋日出游的季节。近日,惠东县九龙峰旅游区越来越热闹,各地游客纷纷前来徒步大南山、畅游田坑古城,感受美丽乡村的田园气息。

“我们从惠城过来,九龙峰旅游区有不少特色景点,比如龙峰祖庙、大南山、田坑古城等,今天特地来打卡角峰梯田,真的太美了!”游客周小姐兴奋地说。

原来,九龙峰旅游区的大南山山腰间藏着一片梯田,是由角峰畲族村民依据山坡地势上开垦种植的稻田。记者日前走访看到,角峰梯田规模不大,一片片“袖珍”稻田顺着山坡层层分布。稻谷还需一些时日才进入成熟期,不过梯田风景优美、空气清新,走在乡村小道上,在四面青山黛影的映衬下稻田更显金黄,让人流连忘返。

据当地村民介绍,每年10月底深秋,角峰梯田变成金灿灿的一片。记者查阅社交平台发现,在众多旅游达人的花式“种草”下,这片偏隅山间的角峰梯田已成为颇受欢迎的秋日打卡秘境,吸引大批游客蜂拥打卡,为这座深藏山间的小村庄注入活力。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以乡村旅游为抓手、推动三产融合发展成为传统种植业转型发展的一大思路。记者了解到,如今角峰畲族村充分挖掘利用现有的梯田、茶园、果林、畲族文化等文旅资源进行规划设计,打造畲族文化旅游风景点。近年来,为进一步撬动乡村振兴“美丽经济”,九龙峰旅游区不断完善道路、瞭望塔等基础设施,依托大南山、田坑古城等自然人文资源,打造农业+旅游的综合体,推动三产融合发展。

《惠州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提出,打造“美丽经济”乡村,打造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带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镇,高水平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富民兴村产业,优化特色产业布局。惠州各片区正通过打造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探索乡村经济发展模式。如今,各片区依托优势资源禀赋,形成惠城“七仙汝湖”、惠阳“怀安原乡”、惠东“山湖毓秀”、博罗“百里茶香”、龙门县“生态田园”等特色示范带。

耕海牧渔筑梦深蓝

推进“海洋牧场”建设,打造“蓝色粮仓”

值此开海季,又是丰收时。8月16日,为期3个半月的南海伏季休渔期正式结束——随着一声开渔令下,惠州沿海港湾内汽笛长鸣,渔民驾驶着渔船驶出港湾,开始新一轮“耕海牧渔”。

作为全省的海洋大市之一,丰富的海洋资源日益成为惠州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近年来,在惠州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版图中,“海洋牧场”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据介绍,“海洋牧场”是指针对选定的开发海域和经济生物,以丰富资源为目的采用各类手段和技术建立起来的水产资源生物生产管理综合技术体系。

舟楫为马,海洋为田。在惠东港口圣告岛海域,一个现代化“蓝色粮仓”已成形。俯瞰之下,海面上整齐排布着数十上百个彩色圆环,在湛蓝色海水之上,显得壮观而神秘。记者了解到,这些圆环名为深海网箱,是一种深海养殖设备,圆环下方呈网状延伸到海水深处,圈养着成千上万的鱼苗。

惠州推进“海洋牧场”建设,打造“蓝色粮仓”惠东县委宣传部供图

近年来,惠州积极创建粤港澳流动渔民深海网箱养殖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以下简称为“深海网箱产业园”),推动传统渔业向现代化、产业化方向转型升级。如今,深海网箱产业园已基本完成前期建设,即将进入全面生产阶段。

以旅带渔,以渔促游。三产融合发展的战略思路在“海洋牧场”也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据一名深海网箱产业园入驻企业有关负责人介绍,惠州将依托深海网箱产业园及沿海旅游资源,开发深加工及休闲渔业,建设集生态养殖、海洋旅游、水上运动、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现代渔业海上田园综合体。

让人瞩目的是,随着“海洋牧场”的建设发展成效凸显,越来越多海洋项目将目光投向惠州。今年6月,惠州市政府与广东大百汇海洋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签订现代渔业产业集群项目合作框架协议,一个超百亿元涉农海洋大项目在惠东落户。据悉,该项目规划建设总面积约12万亩的陆海联动现代渔业产业集群,将打造水产育种、科研运营、健康养殖、加工冷链、海港经济和海洋牧场“六个中心”。

山海资源孕育多元农业经济模式

惠州上半年农业产值增速全省第二

惠州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东岸,区位优势明显,集山江湖海泉瀑林涧岛为一体,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身。天赋异禀的自然资源,孕育了惠州多种类型的农业经济模式。当前,惠州全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奏响乡村振兴“丰收曲”。

近年来,惠州高质量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据惠州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惠州农林牧渔业产值.59亿元,同比增长10%,增速排名全省第二。

今年4月,《惠州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发布,提出到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亿元,粮食产能稳定在60.44万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61万元,率先基本建成与粤港澳大湾区都市发展相适应、相匹配的农业农村现代化。

根据《规划》,惠州将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战略为指引,立足惠州“山、海、河”等资源优势,坚持中部示范引领、南部沿海重点提升、山区生态优化,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协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潮平岸阔风正劲,扬帆起航正当时。放眼惠州大地,越来越多的农业投资项目落户惠州。数据显示,今年1-6月,惠州涉农投资总额39.7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6.6%。大项目大发展——农业农村投资动能强劲,有效拉动了惠州各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也为推动乡村振兴注入强大活力。

展望未来,惠州将着力于推动高质高效的精细农业、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精美乡村、培育生活富裕富足的精勤农民,进而全面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为广东乡村振兴迈进全国第一方阵作出“惠州贡献”。

“丰收节”历史文化内涵丰富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陈丽媛

9月23日,农历秋分,全国各地迎来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自年起,我国将每年农历秋分设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首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

中国是农业大国,也是农业古国。自古以来,各民族祈愿五谷丰登、庆祝丰收的传统和民俗活动亦代代相传。中国农民丰收节既是悠久农耕文明的深厚积淀,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虽然各地庆祝丰收的方式不同,但感恩土地、祈盼美好的心愿是共同的。在悠久的农耕传统中,中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惠州自古是东江流域中下游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客家民族聚居之地。千百年来文化延续,惠州吸纳了东江流域客家文化中“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凝聚了风姿独异的农耕文化。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举办仪式庆丰收的传统,通过各类仪式祈祷风调雨顺,保佑来年五谷丰登。其中,先农坛便是古代农耕文化的重要活动场所。据《惠州府志》记载,惠州也曾存在过先农坛,如今“南坛”地名就与此有关。时至今日,惠州仍有不少地区保留着“晒秋”的民俗文化。

随着历史变迁,惠州农耕文化经过传承发展被赋予了新的时代价值,但广大农民勤勉耕作的优良传统,期盼丰收的美好愿景在新时代下焕发新的生命力。从久远的寄托到新时代年轻的节日,中国农民丰收节作为一个凝重而内涵丰富的文化符号,始终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美好期许和重托。

记者获悉,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营造节庆氛围,充分展示近年来惠州“三农”工作发展的巨大变化、农民群众的时代风采、乡村全面振兴的光明前景,惠州市农业农村局举办了主题为“庆丰收迎盛会”等短视频征集、有奖问答系列活动。

其中,此次短视频征集活动面向全市各县(区)相关单位及短视频摄影爱好者征集作品,征集截止时间为年9月30日。作品需在惠州范围内拍摄,内容可涵盖丰收节庆、农事民俗、农耕文化等方面,注重描绘全市各地共庆丰收、共享喜悦的节庆场景,展现广大农民群众新时代精神风貌,讲述全市各县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生动故事。

9月19日上午,惠州融深融湾在行动——粤港澳大湾区惠州龙门农民画历史精品回顾湾区巡展在惠州市博物馆启动。据介绍,龙门农民画创作源于清代剪纸、木雕、壁画等各种民间传统手艺。本次巡展展出龙门农民画历年精品力作及统战题材新作50幅,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助力惠州深度融深融湾。

9月20日上午,惠州市惠城区举办年“多彩乡村文化振兴”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现场还举行了惠城区首个方志驿站揭牌仪式,这是全区首个村级方志驿站,是探索地方志服务乡村文化振兴的一个新途径。该驿站集地方志书收藏、方志宣传、方志交流于一体,把地情文化“搬”到村民家门口。

日前,“惠州好人”、传统文献收藏家白瑞强向惠州慈云图书馆捐献了19种25册清末至民国期间的珍贵历史文献。此次捐赠的文献涵盖文学作品、珠算课本、字典,又有教科书、诗集和鼓词唱本等,是惠州慈云图书馆自年以来,接收印刷版本最为年久、数量最大的一批。

每年9月的第三周是全国科普日宣传周。日前,惠州惠城区举行年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活动期间,惠城区还举办“科学腾飞·乡土留声”青少年镇域文化科学讲堂活动,开展《争当科普“答”人》网上知识问答等活动,营造浓厚氛围,树立崇尚科学、尊重科学新风尚。(陈丽媛)

来源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朱光宇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334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