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年,全市“三农”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率先基本建成与大湾区都市发展相适应、相匹配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包括精细农业现代化率先基本实现、精美农村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精勤农民现代化得到显著提升、城乡融合发展迈上新台阶……《惠州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日前印发实施,这是“十四五”期间指导我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一个纲领性文件。
记者看到,作为“十四五”期间我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顶层设计,《规划》制定了科技助农强农、农产品稳产保供、精细农业发展、精美农村建设、精勤农民培育、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等七大建设任务,为惠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发展定位突出惠州都市型融合型康养型和滨海型特色
“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战略为指引,立足惠州‘山、海、河’等资源优势,坚持中部示范引领、南部沿海重点提升、山区生态优化,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协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介绍,将遵循惠州农业农村资源地域分布、新型城镇化、主体功能区及国土空间规划布局要求,立足各区域资源条件和功能定位,从空间上将全市农业农村发展区域划分为“三区一带”,突出惠州都市型、融合型、康养型和滨海型特色,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城乡发展格局。
“三区一带”分别是: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覆盖范围包括惠城区的横沥、芦洲、水口、汝湖等4镇(街)和惠阳区的平潭镇;城乡融合发展引领区,覆盖范围包括惠城区的小金口、桥东、桥西等9镇(街),惠阳区的淡水、秋长、沙田等8镇(街),惠东县的平山、吉隆、铁涌等7镇(街),以及仲恺高新区;惠美乡村康养优势区,覆盖范围包括龙门县、博罗县以及惠东县的安墩、白盆珠、宝口、高潭等镇;农旅一体滨海经济带,覆盖范围包括大亚湾开发区以及惠东县的稔山、平海、黄埠等镇。
《规划》对7个县区的区域协同错位发展作了指引。明确支持县域范围内发展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带动力强、参与主体多的融合模式,促进资源共享、链条共建、品牌共创,形成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跟进、农民参与、科研助力、金融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县域之间形成差异化发展。
创新驱动
加快农科成果转化推进科技助农强农
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健全良种繁育、保种、推广体系,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加快实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全面推进科技助农强农。
“构建惠州特色种业创新体系。”《规划》明确,根据惠州产业实际,新建、改扩建一批农业种质资源库(圃)和畜禽水产遗传资源保种场、良种场,开展丝苗米、蔬菜、道地南药、黄羽肉鸡、特色水产等良种联合攻关。依托惠州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惠州现代农业促进中心和惠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等机构,通过杂交育种、航天选育等技术,培育适合惠州种植的优质稻、甜玉米和蔬菜,尤其是惠州市传统特色农作物品种。
为强化都市农业科技创新引领,我市将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构建“市场+政府+种植企业(种植户)”多轮驱动模式,加快实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并建立全过程“管家式”科技服务。根据《规划》,到年,重点建设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驿站3个,建设科技推广示范点50个以上,确保全市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超过95%。全市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保持在99%以上,加快推进良种提质换代。
固本强基
分类推进农产品稳产保供
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惠州作为广东粮食主产区之一,必须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大力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稳步提升粮食产能,保持粮食自给率。
“突出提升耕地质量,筑牢稳产保供战略根基。”《规划》要求,我市实施耕地资源高效利用行动,到年建成万亩以上高标准农田,提质改造10万亩以上,实现高产田占比60%以上。同时实施全程农业机械化建设行动,到年全市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5%。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将“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放在了第一位。我市《规划》强调强化底线思维,确保“米袋子”安全充实。明确突出“两稳三调”,以稳为主基调,稳面积、稳产量,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万亩以上,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60.44万吨以上;以调促稳,调结构(品种、上市时间等)、调方式(绿色发展)、调装备。优质稻种植面积保持在.50万亩以上,稳定马铃薯冬种面积在13万亩以上,甜玉米种植面积达到22万亩。同时优化“菜篮子”“果盘子”产品供应,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万亩以上,水果种植面积达到96万亩,生猪年出栏达到万头,黄羽肉鸡出栏量达万只,水产品总量达到25万吨。
稳定帮扶
把巩固脱贫机制全面扩展到广大农村
年,全市46个相对贫困村全部出列,脱贫率达到%,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胜利。如何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规划》透露,我市将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进一步筑牢脱贫兜底保障,健全保障和救助长效机制,把巩固脱贫机制全面扩展到广大农村,为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夯实基础。推进对口帮扶、行业帮扶、社会帮扶等组团式帮扶,保持现行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
记者注意到,我市将对现有帮扶政策逐项分类优化调整,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长效帮扶机制,逐步形成具有惠州特色的发展新模式,全面开启具有惠州特色的乡村振兴发展新征程。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建成农村返贫监测大数据平台,实施强镇兴村工程,深入实施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发展壮大镇村集体经济,实施“百企兴百村”行动,与黔西南州7个结对帮扶县(市)分别共建“一县一园”乡村振兴产业园等。
提升现代化
让村民在乡村中享受现代品质生活
《规划》提出通过开展特色农产品精细加工提升行动、农旅融合发展三年行动、三产融合发展示范镇创建行动、农产品冷链物流补短板行动等,到年,基本建成丝苗米、黄羽肉鸡、金鮸鱼产业集群,择优创建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4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累计建设“一镇一业”农业产业强镇和特色专业镇20个以上,“小而精、特而美”的“一村一品”示范村个。
在深入推进农村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上,《规划》强调要“精美建设”,健全新型乡村生活体系,建设绿色美丽乡村,让村民在山清水秀、恬静优美的乡村中享受到与城市一样的现代品质生活。
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精勤培育,全面促进农民现代化取得显著提升。”《规划》提出以培养精勤农民为方向,扩宽农民增收渠道,优化农村消费环境,促进农民富裕富足,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展现精勤农民的精神面貌。
《规划》强调以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城乡体制机制改革和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为重点,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机制和政策体系,实现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双向流动,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打造诗意田园和现代生活有机统一的乡村振兴样本,为大湾区增添更鲜亮的田园色彩、更丰富的乡村精彩。
来源:惠州日报
编辑:罗丽霞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