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升级改造后的老旧小区金沙俊园,环境变美了,设施完善了,居民许耀萍直言“幸福满满”;22岁的陈梦芝接受“南粤家政”免费培训后,经过3年打拼,自己当上了家政公司老板,她说“离梦想更近了”;博罗石湾尿毒症患者顾女士在镇上卫生院就能接受透析,省了以前一周三趟到市区的来回奔波,直呼“太好了”;在政府帮助下,惠城区特殊长者李运妹家里进行适老化改造,装上了安全扶手,铺上了防滑地垫,她感叹“这下安全多了”……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一张张幸福的笑脸,绘成了惠州多彩斑斓的民生画卷。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过去五年,惠州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加快解决民生突出问题,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有了智慧停车场后,路面整洁了不少,乱停车现场少了。
幸福可“触”
社会民生事业稳步发展
小区楼栋外墙统一翻新,路面干净整洁,绿植郁郁葱葱,老人在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孩子们在广场里开心玩耍着……改造后的金沙俊园成了居民的幸福乐园。
这是个老旧小区,过去小区路面坑洼、绿化杂乱,还有不少墙体有漏水的情况,居民没少抱怨。去年以来,先后投入多万元进行“微改造”,完善了基础设施,提升了绿化亮化,翻新了外墙,做好了防水,还建设了长者食堂、健康之家、长者之家等配套设施,业主纷纷叫好。
老旧小区改造,让居民幸福升级。年9月,惠州在全省率先实施“惠民空间”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去年,全市完成2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示范点和80个“惠民空间”微改造,为居民提供更为舒适的生活环境。在此基础上,今年惠州将改造个老旧小区,涉及约3.6万户居民。
良好的居住环境,还体现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上。年惠州获得地方立法权以来,为保护“一条江”“一座城”“一座山”“一个湖”和“惠州蓝”进行立法,大力推动绿色发展,并交出漂亮的绿色成绩单:~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4年位居珠三角第一,年水环境改善幅度全国排名第七。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人与自然更和谐。
民以居为安,安居才能乐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近年来惠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坚持就业优先战略,狠抓省“促进就业九条”等省市各项促进就业政策措施落地生效,积极开展就业创业服务,大力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培训工程,劳动者素质明显提高。数据显示,过去五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6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5%,幸福生活可触可感。
雨污分流微改造后的淡水河。
幸福筑“基”
教育医疗服务全面提升
今年秋季学期,惠城区第四十一学校、惠阳区淡水第十小学、博罗县罗阳三中、惠东西枝江中学、龙城第五小学、华中师范大学附属惠州大亚湾小学、仲恺第八小学等一批新建的义务教育学校陆续投入使用,开门招生。新学校、新校区的投用,不仅改善了办学条件、增加了学位供给,还让附近的学生实现家门口就近上学。
教育是民生之基。过去5年,惠州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新增各级各类学校所,教育供给更加充分,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教育优质发展和现代化迈上新台阶。
基础教育惠民成效显著。新建公民办幼儿园所,改扩建公民办幼儿园57所,新增学位超过7万个;全市新建公办中小学42所,改扩建公办中小学所,新增公办学位12.31万个;高中阶段教育优质特色发展,全市优质高中教育覆盖率达到89.47%,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比例超过50%。推进实施住宅项目配套建设教育设施,构建覆盖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全过程质量评价体系,助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惠州市第四十一学校迎来开学日。
医疗是民生之需。过去五年,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升医疗服务供给能力,医疗卫生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持续扩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持续健全,医疗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提升。
全市医疗机构数从间增至间,床位数从2.25万张增至2.37万张,卫生专业高级职称人数从0人增至人,每千人口医师数从2.20人增至2.48人(全省排名第五),医院14家,医院从原来的2家增加至6家。
近年,惠州还着力构建分级诊疗体系,医院重点专科或特色专科,建立对口帮扶机制,全市累计组建各种形式医联体39个,推动医疗资源均等化,让患者在家门口就可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为市民提供核酸检测。
幸福有“底”
基本民生保障坚实有力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惠州常住人口达万人,60周岁以上老年人60.7万人,占比10.05%,整体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年,惠州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创新机制,专门筹备成立了长者服务局,负责老龄事业、产业。
老有所养是民生要计。按照通俗的“”养老模式,我市将有约54万长者居家养老。据不完全统计,实际居家养老比例高达99%。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开展试点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建设,注重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逐步提升养老服务水平。目前,我市共建成投用养老机构84家,养老床位数张,同时我市积极发展居家社区养老,建成城乡社区养老服务站点个,努力让老年人“老有所养”。
弱有所扶提升民生温度。今年9月,惠城区龙丰街道金峰社区刘女士的两个儿子考上了大学,但作为单亲母亲,仅靠每个月元的收入无法供孩子上学。街道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为她申请了最低生活保障,市慈善总会给予两个孩子每人元的慈善助学金。这一份关爱和温暖,让刘女士感激不已。
幸福路上,不落一人。近年来,惠州不断完善社会救助政策,持续织牢底线民生保障网,实现应保尽保、应养尽养、应救尽救、应兜尽兜;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残疾人两项补贴等底线民生保障标准位居全省前列;全面实施困难群众临时救助政策,持有本地居住证的困难居民也纳入救助范围,年度一次性最高救助元……一项项民生暖政、一条条民生举措,坚实有力地托起了困难群众稳稳的幸福。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的社工们在为长者举行生日会。惠州报业全媒体记者李松权林丽娟通讯员古禄靖摄
幸福感受
金沙俊园小区居民许耀萍:政府对小区进行升级改造后,“脏乱差”问题解决了,建了新的广场给大家活动,还配建了专门服务老年人的长者食堂和长者之家等,我感觉住在这里很幸福。
博罗石湾镇尿毒症患者顾女士:石湾镇卫生院升级建成医院后,医院合力共建“医院医院”,医疗服务也不断提升。现在这里也有了专业的血透室,医院专家、护士来驻点,我再也不用每周三次奔波去市区做治疗了,真的方便了好多。
惠城区特殊长者李运妹:工作人员在我的家门口、床铺边、洗手间和厨房里都装上了安全扶手,洗手间也安装了防滑地垫,我在家里走动起来感觉安全多了,非常感谢政府针对困难长者开展的适老化改造。
统筹惠州日报记者香金群
采写惠州日报记者香金群邱若蓉黄晓娜骆国红周智聪游璇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