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线城市,迎来大利好

刘晓博

中国内地中西部、东北等地区的多个县、县级市,今天迎来了一个大利好。

这就是教育部等9部门下发的《“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

这份文件意味着,中西部、东北地区的低层级城市,优质教育资源被经济发达地区“抽血”的时代终结了,“输血时代”到来了。

这将有利于维持这些小城市的核心价值,减缓其“崩塌”的速度。

全国(内地)一共有个县级市和县。中西部和东北等地区,占了其中的一大半。这些城市大致可以归入四五线城市,个别属于六线城市。

下面是这份文件的要点:

1、县域普通高中在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中承担着重要使命,寄托着广大农村学生对接受更好教育的美好期盼。现决定实施“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

2、统筹谋划市域内县中和城区普通高中发展,积极扩大县中优质教育资源,加快缩小市域内普通高中办学差距。

3、到年,县中整体办学水平显著提升,推动全国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2%以上,县中生源流失现象得到根本扭转。

4、坚决杜绝违规跨区域掐尖招生,防止县中生源过度流失,维护良好教育生态。

5、教育行政部门不得挤占县中教职工编制或长期借用县中教师,严禁公办学校教师在民办学校任教,并于年秋季开学前完成整改。

6、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程序办理教师流动手续,严禁发达地区、城区学校到薄弱地区、县中抢挖优秀校长和教师,对未经组织人事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同意,恶意从县中学校抢挖人才的,停止学校各类评优评先资格。

7、实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适当提高中小学中级、高级教师岗位比例,中高级教师岗位设置适当向县中倾斜,合理核定县中绩效工资总量,绩效工资内部分配向优秀人才倾斜。

8、教育部依托举办附属中学的部属高校,面向个县托管所县中;按照对口支援关系,组织东部发达地区省份,面向西部10省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开展组团式对口帮扶。

9、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组织区域内优质普通高中与薄弱县中开展联合办学、对口支援,每所优质普通高中至少托管帮扶1所薄弱县中。

10、原则上常住人口5万人以上或初中毕业生人以上的县,应建设1所普通高中。各地要加大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专项规划实施力度,全面消除56人及以上大班额。普通高中新入学年级班额不得超过55人,新建普通高中学校规模不得超过人。

11、各地要进一步加大普通高中教育投入力度,并向县中倾斜。

12、严禁炒作高考升学率和高考状元。

那么:国家为什么要出台上述政策,它将产生哪些影响?

上述政策出台的背景,是中国城镇化进入了中后期,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和人口红利的终结,城市之间“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马太效应越来越显著。

尤其是中东部的城市群、都市圈,人口吸附能力进一步增强。中西部和东北等地区人口流失严重,而且不仅仅是农村流失,小城市流失,而是部分大中城市也流失。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经济落后地区的优秀教师和尖子生,被发达地区挖走,用来打造名校。

这个趋势如果不遏制,则中西部、东北等地区的小城市(县城、县级市)将很快陷入全面衰退。

这些地方本来就人口增长乏力,土地财政指望不上,要靠转移支付来维持。如果好老师、好生源都流失了,那么意味着基础教育将全面坍塌。

中国人非常重视教育,安徽六安市毛坦厂中学的效应,估计大家都听说过。

一个地方基础教育坍塌了,家长就会带着孩子去其他地方求学,当地的人口流失会进一步加重。一旦形成恶性循环,距离这个城市全面衰退,甚至被撤并也就不远了。

看起来,高中入学是靠成绩,不跟房子挂钩,也没有高中学区房的说法。但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就不一样了,高中衰落,整体高考升学率下降了,整个城市的吸引力也降低,人民会用脚投票。

这样这次出台政策,力度非常大。

不仅禁止发达地区挖落后地区的优秀教师,也禁止从生源上“掐尖”。而且化守为攻,要求经济发达地区帮扶(托管)落后地区的高中。

一共设定了三种方式和渠道:

第一,地级市内部,优质普通高中与薄弱县中开展联合办学、对口支援。

第二,是教育部属高校有附属中学的(比如北师大、人大、南开),需要参与托管计划,至少面向个县托管所县中。

第三,东部经济发达省份,尤其是大城市的优质高中,要到西部10个省、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展开对口帮扶。

这对于维持落后地区县和县级市的“城市价值”,将起到重要作用。

政策之变的更大背景,是国家在疫情之后对城镇化的反思。当时领导人在“求是”杂志发表了题为“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文章说:

我国现有个县市,农民到县城买房子、向县城集聚的现象很普遍,要选择一批条件好的县城重点发展,加强政策引导,使之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支撑点。

为什么会有上述新提法?

一个原因是:疫情的爆发、传播说明,城市太大、人口太密集不是好事,会加剧风险。

另外一个原因是:大城市房价越来越难以控制、老百姓越来越难以负担。要实现低成本、低代价的城镇化,还是要充分依靠众多的三四五线城市,尤其是个县市。

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中也提出,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再加上国家提倡共同富裕、缩小地域差距,所以才有了上述政策。

这是否意味着小县城、县级市的楼市也将迎来春天,也有了投资的价值?

未必!

不在核心都市圈的、人口增长一般的小县城、县级市,占了个中的85%以上。这些“沉默的大多数”,其住房只有使用价值,而不具备投资价值。

如果投资,还是要尽量选“有显著人口增量的、高级别城市及其核心都市圈”。

有投资价值的县、县级市,数量非常有限。他们一般在核心都市圈内部,比如北京旁边的北三县,深圳旁边的惠阳、大亚湾,广州旁边的顺德南海,上海旁边的嘉善昆山等。

从人类城镇化的大方向看,马太效应是基本趋势,不均衡是基本规律。但政策有时候需要“逆趋势”调控,以延缓“不可抗拒趋势”的到来。

这就好比经济发达之后,一定会出现少子化、老龄化,政策即便再鼓励生育也会如此。但每个国家还是要出台政策来鼓励生育,以延缓老龄化的速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488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